关于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关于土地综合整治工作情况的报告
一、全市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实施基本情况
(一)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实施情况。
1、1999-2009年实施情况。全市共实施完成90个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共开发、整理、复垦土地42.47万亩,新增耕地6.14万亩,累计投入资金5.38亿元。其中国家、省投资项目14个,市、区县投资项目76个。
2、2010年实施情况。1-9月,共整理土地6.727万亩、新增耕地0.713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农田4.038万亩,已全面超额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完成市定目标任务的67.3%、71.3%和67.3%,预计11月底能全面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3、项目储备情况。截至2010年9月底,全市共储备土地整理项目18个,计划整理土地17万亩,新增耕地1.8万亩,建成高产稳产农田10.2万亩。其中省投资项目11个,市县投资项目7个。
(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实施情况。
自灾后恢复重建特殊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共上报23个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以下简称“双挂钩”项目),申报挂钩周转指标13213.96亩,拟投入资金12.62亿元。其中已经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立项16个,待立项7个。目前,彭山县公义镇2个“双挂钩”项目区正在开展搬迁农户523户1752人安置建房工作,东坡区2个“双挂钩”项目已落实资金,正在做项目建设前期准备工作,仁寿县2个“双挂钩”项目已启动拆迁程序,洪雅县正抓紧做好项目资金落实等相关工作。
二、实施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一)主要做法。
1、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土地综合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对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作出重要批示,多次深入项目区视察,现场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各区县政府也相应成立了土地综合整治领导小组。项目区各乡(镇)党委、政府成立了项目工程建设指挥部,由“一把手”亲自挂帅,为推进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2、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始终坚持规划先行原则,严格执行现行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1997-2010)》,根据各地区实际,统筹安排项目申报,稳步推动项目实施。同时,按照“自愿、依法、有偿”的原则,积极引导农民调整产业结构,对农村土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实现了项目区农村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3、规范运作,严格管理。始终坚持严格执行省上“两个办法”和“七项制度”,严格招投标制度,同时对土地综合整治各环节进行廉政风险评估,预防弄虚作假,杜绝腐败之风,纪检监察部门对三苏乡凉风村等3个土地整理项目弄虚作假骗取中标行为进行处罚。重点查处了仁寿县蜂蜜乡土地整理项目串通投标案,该案的查处受到省纪委通报表彰。
4、以人为本,惠及百姓。市、区县政府在土地综合整治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理念,一是通过村民代表大会、公告、公示等方式,充分征求群众意见。二是强化群众监督。对工程内容、质量要求、施工进度、完成时限等进行挂牌公示,聘请乡村组干部、村民代表参与全程监督。三是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当地农民参与工程建设。
5、总结完善,建立长效机制。项目竣工验收后,国土资源部门及时与乡镇、村(社)办理项目工程移交手续和签订管护协议。同时,按照省委、省政府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研究制定符合我市实际的“双挂钩”项目区农户拆迁补偿机制和资金筹措整合机制,同时进一步探索推进土地综合整治工作与新农村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发展和产业升级等有机结合的办法和措施。
(二)主要成效。
1999-2009年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各土地开发复垦整理项目区人均耕地增加0.2-0.3亩,全市增加耕地3.867万亩;新建、整治渠道846.6公里,配套提灌站73座,新建蓄水池767个,整治山平塘296座,新、改建田间道、生产路935.5公里,极大地改善了项目区农田生产条件,粮食每亩增产50公斤以上;栽种防护树种26.62万株;在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区,建成76个专业村,占全市专业村的18%。同时,全市已在新农村建设示范片实施21个土地整理项目,陆续还将有11个土地整理项目和7个“双挂钩”项目启动实施。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充分认识土地综合整治是统筹城乡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是落实耕地保护的重要举措。进一步强化市、区县土地综合整治工作协调力度,定期研究分析项目实施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及时予以解决,为保障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抓好规划编制,严格付诸实施。
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工作成果,编制完善新一轮《眉山市土地开发整理复垦规划(2006—2020)》和《“双挂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