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疾病实验动物模型.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人 类 疾 病 动 物 模 型 第一节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 定义和意义 一、定 义 人类疾病动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是指医学科学研究中建立起来的模拟人类疾病表现的动物或实验材料。 或:在医学研究中,在动物身上建立或形成类似人类疾病的动物。 通过动物模型可以直接或间接反映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在了解疾病的基础上开创、改进和优化疾病的治疗。 二、使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的意义 1.避免直接实验可能造成的危险。 《赫尔辛基》宣言:“只有在动物实 验的基础上确认有效果,才能以人作为无危 害的受试者。” 2.提供发病率低、潜伏期长和病程长的疾病资料 。 3.增加方法学上的可比性。 4.样品容易得到。 如放射性疾病、毒气中毒、烈性传染病、原发性高血压等。 三、动物疾病模型具有的特点 ①动物疾病表现应与人类疾病相类似; ②动物能重复产生该疾病,最好能在2种以上动物体复制该病; ③实验动物合格,动物背景资料完整,生命周期要满足实验需要; ④动物要价廉、来源充足; ⑤尽可能选用体型小的动物。 如:SHR(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麻风病模型:犰狳、非洲绿猴 第二节 人 类 疾 病 动 物 模 型 的 分 类 一.医学动物模型基本分类 1.诱发性动物疾病模型 是指以物理、化学、生物学等致病手段,人为导致动物组织、器官或整体产生病变,成为人类疾病动物模型。 即人为地诱发动物产生类似人类疾病模型。 2.自发性动物模型 是指---- ①不加任何人工诱发,在自然条件下自然产生疾病的动物; ②由于基因突变的异常表现,通过遗传育种保留下来的动物疾病模型。其中包括近交系的肿瘤疾病模型和突变系的遗传性疾病模型。 3.抗疾病型动物模型 是指特定的疾病不会在某种动物身上发生。 可借以探讨何种因素使动物对该疾病有天然的抵抗力。 4.生物医学动物模型 是指以动物正常的生物学特征来提供人类疾病相似表现 的疾病模型。 二、按系统范围分类 1.反映疾病基本病理过程动物模型 是指致病因素在一定条件下作用于动物后,在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等方面出现的某些共同性改变的动物。 2.各系统疾病动物模型 是指与人类各系统疾病相应的动物模型,如神经、心血管、呼吸、消化、泌尿等系统疾病相对应的动物模型。 [A.神经系统] 1.大鼠囊状脑动脉瘤 结扎大鼠颈总动脉,同时佐以脱氧皮质酮和高渗盐水处理,饲喂含有β氨基丙睛的饲料,复制而成。为研究人类脑动脉瘤与血液动力学的关系,病变的发展及发病机理提供有益的帮助。 2.结扎大鼠中动脉的大鼠卒中模型 结扎大鼠大脑中动脉,复制中风模型其优点是能产生非致命性的孤立性病灶损害,可提供长期的行为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 3.维生素A缺乏引起的兔脑积水模型 选用雌性幼兔,饲以限制维生素A饲料,诱发兔脑积水。该模型优点是易复制,易收集胎兔和新生兔的标本样品,通过血清维生素A的监测,可控制血清中维生素A的浓度,有利进行生化和形态学的研究。 4.大鼠癫痫模型 雌性WISTAR大鼠腹腔注射氯化锂3mmol/kg。24小时后按30mg/kg体重分3次腹腔注射匹鲁卡品(0.1%,每次间隔10分钟)。可出现癫痫发作,持续发作1小时后,给予10mg/kg安定注射即可终止。 [B.心血管疾病动物模型] 1.动脉粥样硬化 兔、大鼠饲以高脂肪、高胆固醇饲料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动物模型。给小型猪饲喂高脂肪、胆固醇饲料诱发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解剖部位,病理特点均与人类相似,有时还伴有心肌梗塞。 2.心肌缺血和心肌梗塞 ①电刺激法:雄性成年免麻醉后,用弱、强刺激(弱为0.8~1.6毫安,强为4~6毫安)交替刺激右侧下丘脑背侧核,复制心肌缺血动物模型; ②药物法;给大鼠、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犬静脉给予麦角新硷制备冠状动脉痉挛模型; ③冠状动脉阻断法:应用大鼠、犬麻醉后,分离冠状动脉套上自制的冠状动脉压迫环,制备心肌缺血和心肌梗死模型。 3.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是日本学者培育的突变系SHR(Spontaneous Hypertension Rat)大鼠。该鼠自发性高血压的变化与人类原发性高血压相似,并且可产生脑血栓、梗塞、出血、肾硬化、心肌梗死和纤维化等变化。 在SHR的基础上,又培育了两个亚系SHRSP和SHRSR,前者出生后,除出现严重高血压外,90%以上患脑卒中(脑出血和脑栓塞);SHRSR则是抗脑卒中的自发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