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教育学考试(师范类学生教育学考试).doc

发布:2017-03-22约1.06万字共1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育学复习题 名词: 教育学: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教育学的对象是学校教育,作为一门学科的教育学是综合地研究学校现象中一般性问题的学科。 广义教育:泛指一切有意识的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广义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指由社会专门机构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的施加影响的活动。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是其根本特点。 教育制度(机制):指一个国家的各级各类学校系统,构成关系,学校性质,学生培养目标,学生入学条件和学习年限以及收费标准等方面的法律规定。 遗传决定论:强调先天的遗传因素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认为心理发展由先天的遗传因素所决定,人的发展过程只不过是这些内在的遗传因素的自我发展的过程,环境的作用仅在于引发、促进或延缓这种过程的实现。 社会化:自然人成长为社会人的过程。 人的发展: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生命的消亡,其身心各个方面所发生的一切变化,是个体的潜在素质向现实素质转化的过程。 教育目的:在教育过程开始时,在人们观念中存在着的教育活动与其的结果。实践中也把这种“预期结果”称作“培养人的规格”“培养人的标准”。 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系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以及受教育者在道德认识、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和个性方面发生教育者所期望的变化。 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系统知识、技能教育,以期受教育者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和基本的学习与生活技能、技巧,并在智力与创造力等方面获得发展。 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审美观点、审美能力以及鉴赏美、创造美的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教育,以期受教育者的审美情趣、能力等方面获得良好的发展。 职业道德教育:是关于职业观、职业理想、职业责任和职业纪律的教育。 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个体的、内在的专业化的提高”,一方面它强调教学工作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履行教育工作的专业人员;另一方面它是指增进教师专业化,提高教师职业素养的过程,强调教师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作出设想,通过学习和进修来提高教育能力,施展才华,最大限度的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教师中心论:强调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权威作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处于中心地位,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宰。 活动课程:是为了促进课程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以学生的活动为基础,侧重于学生经历和体验的课程。 地方课程:指由地方各级立法机关或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制定、颁布和组织实施的课程。 课程计划:是指导学校课程总体设计的纲领性文件,包括课程设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以及课程的实施、评价、管理等方面的要求。 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组织起来的供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材料。 教学方法:是师生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而采取的共同活动方式。 教学组织形式:指教学活动中人员、时空、程序、条件等方面的组合方式。 复式教学:由一个教师在同一节课内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进行教学。 教育评价:就是评定教育事物的价值,是人们对于教育事务能否满足人和社会的需求作出的判断。 二、填空 教育学的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普遍教育学是研究(中小学教育)。 从词源上看,教育学有儿童保护与(教养)之意。 教育学只限于研究(学校)教育现象。 教育学与高等教育学和中等教育学相比较是研究学校教育现象中(一般性)问题的学科。 教育学给实践提供(思想)参照体系,而不是操作体系。 古代是教育学的(萌芽)时期。 近代是教育学的(形成)时期。 我国学校教育产出于(夏)。 我国萌芽时期的学校称(成均)和(虞庠)。 西周和(唐代)的教育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制度的典型代表。 西周教育制度由(国)学和(乡)学构成。 六艺内容是(礼)(乐)(御)(射)(书)(数) 公元前6世纪,希腊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唐代)教育制度是我国古代社会高度发达时期教育制度的典型代表。 中国古代社会的三大学校类型是(官学)(私学)和(书院) 欧洲封建社会(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主体。 大约在11世纪以后,欧洲出现了一批大学,他们是意大利的(波伦亚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 教育的功能分为(教育基本功能)和(教育衍生功能)两种类型。 依照社会有机体的基本成分教育的社会功能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方面 教育对文化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保存)(传递)(选择)(创新)四个方面 区别人与动物活动不同的标志是有无(自觉目的)。 教育目的是在人们观念中存在的教育活动(预期的结果)。 教育价值观念是指教育满足人的需要的属性在人的(意识)中的反映。 马克思阐述关于人的发展学说的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德意志意识形态》、《18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