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毛概复习宝典.doc

发布:2017-03-20约9.7千字共1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何谓中国进入后改革开放时代?(六大变化) 普遍受惠的改革时代已经过去,利益分割的改革时代已经到来。 当前改革由于受利益阶层的抗拒难以推进,需在改革前做大量思想层面、人民群众方面的工作。人民群众是整体性的概念,利益诉求不同。 单纯依靠经济增长的时代已经过去,强调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以往对“发展”的理解仅局限于经济增长,也主导了领导的努力方向,以经济增长为名可牺牲自然状况甚至于人的尊严。 三跌期:经济发展挂挡期,经济结构升级期,危机消化期 共同贫困的时代已成历史,鼓励部分先富的时代也正成为历史,促使全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时代正在到来。 摸着石头过河的时代已经过去,目标明确、路径清晰的时代已经到来。 矫枉过正的改革时代已经过去,理性发展的时代已经到来。 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初期理性不够,激情澎湃,到现在应强调精耕细作,以理性判断为基础。 六、被动对外开放的时代已经过去,全球化进程并争取在其中发挥大国作用的时代正在到来。 第一专题 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一脉相承的理论体系: 理论构成: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 理论灵魂:实事求是 理论体系的基本问题 什么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如何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如何建设党;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等。 毛泽东思想 第一部分 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时代背景: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 1、向西方学习迷梦的破产:一战结束后,巴黎和会对山东半岛的处理,引发五四爱国运动。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说“为什么先生老是侵略学生呢?” 2、走俄国人道路的新生选择。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成功开辟了人类历史新纪元。 二、历史需要: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是近现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历史需要。 1、革命运动的客观需要。 2、曲折探索的历史产物。 三、阶级基础:工人阶级成长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提供了阶级基础。 1、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 2、工人运动深入发展。五四运动——第一次提出纯粹的政治要求。 斗争前提:从功利到规范。 四、思想条件: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与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条件。 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2、马列主义的传入与传播。 五、实践平台: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平台。 第二部分 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 为什么毛泽东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杰出的代表,这个理论成果以他的名字命名? 1.传统型权威,通过血缘关系等获得的 2.团体型权威,团体的领导是在合法的基础上,通过民主程序产生的 3.克林斯曼型权威,依靠领袖个人的魅力来获得追随者的支持和拥护 胸怀大志 刻苦读书、深入实际、注重调查 信念坚定 逆境中不消沉(三落三起) 热爱人民 健康管理 凡人生活、 名言名句 二、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 1、马列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2、 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3、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4、要区分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错误倾向: 有人借口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而否定毛泽东思想,把他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混为一谈。 有人把毛泽东思想分为“正确的”和“不正确的”两部分,否定毛泽东思想是科学的、完整的体系。 正确答案:毛泽东的思想包括晚年的错误,但毛泽东思想不包括晚年的错误,因为:违背了马列主义、个人主观臆断的产物、被实践证明是错误的。 总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必须把握四对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马列主义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 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个人; 毛泽东思想与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 邓小平理论 第一部分 邓小平理论产生的主客观条件 一、时代背景:当代国际局势的新发展,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 1、刻骨铭心的两大灾难(一战二战)。2、时代主题的当代转化(20世纪上半叶,战争与革命构成了这个时代的主题)。 3、步履维艰的追求进程。 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下的新干涉主义,国际恐怖主义、仍在扩大的南北差距。 (德日比较及分析)纽伦堡国际大审判、东京大审判 问题一.德国和日本的二战史观迥然不同 德国日本对侵略战争的认识不同——德国认为是纳粹犯下的错误,深刻反思;日本裕仁天皇在停战交书上说“仅仅是停战”,认为自己是受害者,1985年日本首相开始参拜靖国神社,形成传统。 对后人的历史教育截然有别—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