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兹卡病毒感染症防治.doc

发布:2017-06-07约1.75千字共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傳染病—茲卡病毒感染症防治宣導 各位教職員工生: 大家好!本組105年2-3月份衛教宣導主題為『傳染病—茲卡病毒感染症防治宣導』,請利用時間將宣導內容傳閱後簽名,並將資料公布於公佈欄,希望每位教職員工生都能仔細詳讀。 Q:什麼是茲卡病毒感染症? A:茲卡病毒感染症 Zika virus infection 是感染到茲卡病毒所引起的急性傳染病。潛伏期經3至7天,最長可達12天。 Q:茲卡病毒是怎麼傳染的? A:主要傳染方式是被帶有茲卡病毒的病媒蚊叮咬,經過約3至7天的潛伏期後(最長可達12天)開始發病。感染者在發病第1天至發病後11天,血液中存在茲卡病毒,此時如果再被病媒蚊叮咬,病毒將在病媒蚊體內增殖,經過約15天左右,病毒進入蚊子的唾液腺,就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而當牠再叮咬其他人時,這一個人就會感染茲卡病毒。由於約有75%的個案無明顯症狀,因此在流行地區有可能經輸血感染,也有可能發生母嬰間垂直傳染。此外,有文獻報告指出茲卡病毒可能透過性行為傳染。臺灣可傳播茲卡病毒的病媒蚊為埃及斑蚊及白線斑蚊。 Q:現在哪些地方有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 A:目前疫情主要集中於中南美洲,歐洲及美加地區亦有零星境外移入病例發生。有關茲卡病毒感染症的國際疫情可至疾病管制署全球資訊網查詢(.tw/professional/epidemic.aspx?did 744treeid 53FDE358DA8186DDnowtreeid 4766FCA2D75A0E6A)。 Q:茲卡病毒感染會有什麼症狀? A:典型的症狀是發燒(通常是微燒)合併斑丘疹、關節痛(主要是手和腳的小關節)或結膜炎等,其他常見症狀為頭痛、後眼窩痛、厭食、腹痛及噁心等。法屬玻里尼西亞等流行地區曾有少數病例出現神經系統(如Guillain-Barré syndrome)或免疫系統(如特異性血小板低下性紫斑症,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併發症,且巴西有孕婦產下小頭畸形新生兒之案例,惟這些神經異常與感染茲卡病毒之關聯性仍待進一步證實。 Q:為什麼懷孕婦女要特別預防茲卡病毒感染症? A:近期茲卡病毒感染症疫情在巴西流行地區同時發現小頭畸形新生兒的病例遽增,雖然這與感染茲卡病毒的關聯性尚待證實,但依據目前相關報告及文獻資料,仍建議任何孕期的懷孕婦女特別注意。 Q:懷孕婦女要怎麼預防茲卡病毒感染? A:茲卡病毒感染症主要經由斑蚊叮咬傳染,目前無疫苗可預防,建議懷孕婦女如無必要應暫緩前往流行地區,若必須前往請做好防蚊措施,如穿著淺色長袖衣褲、皮膚裸露處塗抹衛福部核可的防蚊藥劑等,返國後自主健康監測,如有任何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 Q:我懷疑在懷孕期間被茲卡病毒感染,怎麼辦? A:孕婦感染茲卡病毒導致胎兒發生小頭畸形的關聯性尚待證實。不過,懷孕婦女如有茲卡病毒感染症流行地區旅遊史,且於旅遊期間或之後2週內出現疑似症狀,除儘速通報並採檢送驗,必要時應進行胎兒超音波檢查,確定胎兒是否有小頭畸形或顱內鈣化的情形發生,以利後續產前檢查追蹤。懷孕婦女如經確診為茲卡病毒感染症,應每隔3至4週定期進行胎兒超音波檢查,以追蹤胎兒生長情形。 Q:哪裡有茲卡病毒疫苗接種服務? A:茲卡病毒目前無疫苗可預防。 Q:茲卡病毒感染要怎麼治療? A:目前茲卡病毒感染目前無抗病毒藥物可治療,建議症狀治療。如需退燒,請勿使用aspirin或任何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 NSAIDs 。 Q:我剛從茲卡病毒流行地區回來,哪裡有茲卡病毒的快速診斷服務? A:目前尚無茲卡病毒的快速診斷試劑。如果於旅遊期間或回國2週後均無疑似茲卡病毒感染症狀,無需檢驗。如果有流行地區旅遊史且有出現疑似症狀,應儘速就醫,並告知醫師旅遊史,由醫師向主管機關通報,並採集血清檢體送疾病管制署實驗室檢驗。 請參閱完後,上網填答「茲卡病毒感染症防治」測驗問卷網址:.tw/files/85-1047-143.php?Lang zh-tw,參加者可參加摸獎活動,電腦隨機抽取,獲獎者名單將公佈於校園網路,歡迎踴躍參加! 健康中心 製 105.2.22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