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081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培养方案.doc

发布:2019-07-03约2.02千字共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简介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研究信息获取、表示、存储、处理、传输和应用等方面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的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结构与硬件、系统和支撑软件、计算机与网络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与方法。软件与硬件互为作用,高度融合,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突出特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科学理论、计算机硬件、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应用技术等领域。涵盖三个二级学科,即:计算机系统结构(学科代码:081201)、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学科代码:081202)和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代码:081203)。 二、培养目标 具有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术修养和合作精神。 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实验技能,熟悉本学科国内外发展动态,具有较强的分析、表达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专门人才。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文献,能用外文撰写论文摘要,并具有一定的听、说能力。 三、研究方向 1.计算机系统结构 (1) 计算机系统结构与并行计算 (2) 分布式处理与网格服务 (3) 嵌入式系统与普适计算 (4) 自组织网络与智能传感器网络 (5) 网络与信息安全 (6) SOC与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2.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3.计算机应用与技术 (1) 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 (2) 认知科学和形象思维模拟 (3)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与计算机图形学(CG) (4) 现代集成制造技术 (5) 智能设计 (6) 智能感知 (7) 信息智能和决策支持 (8) 计算机视觉与智能机器人 (9) 网络多媒体技术 (10) 工程数据库 (11) 智能控制 (12) 计算机网络和信息通讯系统 (13) 计算机支持合作系统(CSCW) (14) 信息安全 (15) 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 (16) 中间件 (17) 数字图书馆技术 4.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 5.生物信息 6.物联网工程 四、学习年限 学制2.5年。研究生在校学习时间最少为2年,最长不超过3.5年。 五、学分要求和课程设置 本学科研究生总学分不低于28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必修环节学分。课程分为:公共课、学位课、选修课和补修课程。学位课不低于10学分。 课程类别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 时 学 分 学期 考核方式 是否必修 是否双语 备注 一学期 二学期 公共课 2401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 √ √ 240102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0 √ √ 130001 硕士英语 64 3.0 √ √ 200007 专业英语 1.0 √ √ 学位课 050201 高等计算机系统结构 40 2.5 √ 不低于10个学分 050301 组合数学 32 2.0 √ 050302 算法设计与分析(2) 32 2.0 √ 050803 计算机图形学与虚拟现实 32 2.0 √ √ 190110 矩阵论(Ⅱ) 32 2.0 √ 190201 人工智能与模式识别前沿选讲 40 2.5 √ 选修课 040211 神经网络及其应用 32 2.0 √ 040246 图像分析与模式识别 32 2.0 √ √ 040254 模式识别 32 2.0 √ 050101 高级计算机网络 32 2.0 √ 050203 高级数据库原理 32 2.0 √ 050304 高级软件工程 32 2.0 √ 050306 知识工程与知识发现 32 2.0 √ 050307 生物信息学 32 2.0 √ 050309 软件开发方法与技术 32 2.0 √ 050310 信息系统安全 32 2.0 √ 050603 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应用 32 2.0 √ √ 050604 分布式操作系统 32 2.0 √ 050701 分布式数据库 32 2.0 √ 050702 多媒体计算机技术 32 2.0 √ 050807 模糊数学与控制 32 2.0 √ 050809 微机接口及软件编程 32 2.0 √ 050811 计算机仿真技术 32 2.0 √ 120002 数值分析 32 2.0 √ 180003 文献情报源研究 32 2.0 √ 190101 传感器网络原理与应用 32 2.0 √ 必修环节 学术报告 2.0 √ 教学实践 1.0 √ 补修课程 《数据结构》、《操作系统》、《面向对象技术与语言》(补修3门) 不计学分 六、培养方式、考核方式及要求和学位论文要求 参见《江南大学全日制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该方案从2013级研究生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