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届高中新课标二轮总复习(湖南用)第19课时:自然灾害与防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答案: (1)春季降水大幅减少,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干旱灾害。夏季降水大幅增加,导致该地区出现严重洪涝灾害。出现春旱夏涝急转的现象。 (2)春季干旱易引发火灾;夏季暴雨易引发水土流失,土壤肥力降低;夏季暴雨冲刷导致滑坡、泥石流灾害。 【技巧点拨】灾害链 许多自然灾害发生之后,常常会诱发或同时爆发出一连串的次生灾害,这种现象就称为灾害的连发性或灾害链。例如,太阳活动高峰年,因磁暴或其他因素,心脏病人死亡数量多、地震次数也相对多、气候有时也有重大波动;台风的二次冲击、大地震后的强余震等。 灾害链可从自然地理要素及社会经济因素两个方面分析: (1)自然地理要素气包括气候(气温、降水、风等)、地形(岩石圈,如滑坡、泥石流、沙尘暴等)、生物(虫灾、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环境失衡等)、水文(洪涝、干旱等)、土壤(土壤盐碱化、水土流失等)要素等; (2)社会经济因素主要指导致人员、财产损失的火灾、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等。 常见自然灾害的灾害链归纳如下: 【变式训练2】 (2012·济宁市一模)结合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北海道岛是日本第二大岛屿,地势中间高,四周低,山地约占总面积的60%。2012年初,西伯利亚高压异常强盛,北海道地区遭受极寒和暴风雪天气袭击,部分地区积雪厚度达4米多。 材料二 日本北海道冬季降雪量分布示意图。 (1)指出北海道雪灾最严重的地区,并分析其形成原因。 答: 西部地区。冬季风从日本海带来丰富水汽,在山地的迎风坡受到抬升作用,形成大量降雪。 (2)当地暴雪在春季可能引发哪些次生灾害? 答: 积雪融水汇入河流,形成洪涝灾害;在山区诱发滑坡、泥石流。 【解析】第(1)题,结合图例读图可知北海道雪灾最严重的是西部地区。降雪的成因与降雨的成因类似,但因设问强调“最严重”,故只应突出降雪量大,即西部地区的水汽为什么比其他地区多。相对北海道其他区域,西部地区位于来自海洋上空湿润的冬季风的迎风坡,水汽丰富,再受到山地抬升作用,形成大量降雪。第(2)题,注意时间为春季,气温回升,冬季积雪融化形成洪涝灾害,进而在地势起伏大的山区诱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甚至在一些社会救援力度不够的地区会因消毒、防疫工作不到位而引发瘟疫。 聚焦点三 自然灾害与环境 1.自然灾害损失的地域差异:从自然灾害损失程度看,人口和城镇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相反,在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程度也较低。 随着时间的逐渐推移,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从世界范围看,亚洲和非洲受自然灾害的危害较为严重。 2.我国灾害多发的原因归纳 例3:(2012·滨州市4月质检)央视《新闻1+1》2012年2月27日播出《干旱:为什么总在云南?》专题报道。云南省水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却连续三年遭遇大旱。2012年春天,云南省又是一个干旱开年,已是三年旱情叠加……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简析该地区近几年来常形成旱灾的原因。 (2)简述该地旱灾带来的危害。 【解析】第(1)题,旱灾成因应从自然和人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自然角度看,云南省以季风气候为主,降水的季节、年际变化大,在全球气候异常的大前提下,降水较往年偏少的情况下,易导致水资源总量不够;云南省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石漠化”现象严重,涵养水源能力差。从人为角度看,云南省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水利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水资源的季节调配能力低,抗旱能力差。第(2)题,在“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今天,时间持续较久的旱灾已基本不会威胁生命安全,但对经济、生态环境的影响仍然存在,故该题应从水资源缺乏对生产生活活动、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展开描述。 答案: (1)气候异常,降水偏少,气温偏高,蒸发旺盛;喀斯特地貌发育,加之植被破坏严重,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农业水利设施落后,抗旱能力差。 (2)农业大面积减产;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紧张;林地大面积受灾,森林火灾频发;河流断流、湖泊干涸、部分野生动植物死亡,生物多样性减少。(其他合理答案酌情给分) 【技巧点拨】自然灾害成因的答题角度 一般从自然原因(气候、地形、地质、河流、植被、土壤)和人为原因两方面综合分析。 气象灾害侧重气候、河流及地形对大气运动的影响等方面;地震、火山侧重地壳运动等内力作用;滑坡、泥石流多考查小区域,需在解读试题情境的基础上结合内、外力作用综合分析。生物灾害多从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等方面回答。 【变式训练3】 (2012·福州市5月质检)受强冷空气影响,自2011年1月1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