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科技活动教案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教学内容 1、巧妙的测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懂得一些常用的测量的方法。
2.开动学生的脑筋。
3.拓展学生的视野。 教学重点 掌握测量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开动学生的脑筋。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一、导入
没有时钟的时候,人们是如何测量时间的,引入新课。
学生认真阅读科技活动1-4页,并用准备好的材料去测量硬币的直径。
二、授新
1、分析总结:
测一滴水的重量——积少成多法。
测一头象的重量——分解替换法。
测硬币的直径、测酒瓶的容量——替换法。
2、拓展思维:
请学生们在总结完成后,回答以下四个问题:
1、怎样测量圆球的直径?
2、怎样测量一张纸的厚度?
3、怎样测量自己的体积?
4、怎样测量地球到月球的距离?
5、如何用交通比例尺测一段铁路的长度?
三、总结
告诉学生们,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只有没有想到的方法。
课后反思
教学内容 2、寻找地球自转的证据
教学目标 1.摆具有保持摆动方向不变的特点。
2.“傅科摆”摆动后,地面的刻度盘会与摆的摆动方向发生偏移,这证明地球在自转。
3.通过摆的实验研究,了解摆的特点,并借此理解“傅科摆”的原理。
4.通过提供的有关“傅科摆”的资料,理解人类是如何直接证明地球在自传的。
5.懂得地球自转是需要实证的。
6.认识到地球自转虽无法直接观察到,但通过实验,仍可以证实。 教学重点 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教学难点 学生设计方案证明地球在自转。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
学
过
程
一次备课 二次备课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我们都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否在运动呢?的确,地球在绕着太阳公转的过程中也在不停的自转,随着航天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可以通过人造地球卫星等设备观察到地球在自西向东地自转。而在古代,人们是无法直接观察到地球自转的,那他们是怎样证明地球在自转的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证明地球在自转》。
二、认识摆的特点
1.出示单摆明确起摆要求,并进行前后摆动,问:谁能描述一下现在摆锤的摆动方向?
师:这是一个摆,(板书:摆)它是由一条摆绳和一个摆锤组成的,古人就是通过摆发现地球在自转的,所以接下来我们就要对摆进行研究。谁愿意上来帮助老师将摆锤南北方向摆动起来?(请一名学生起摆)(口述起摆要求)拉紧摆绳,提起摆锤,靠近铁杆,与铁杆保持一定的距离,然后自然松手。
2.师:现在我们观察到摆是南北来回摆的,如果老师将摆的整个装置转动90度,摆锤的摆动方向会发生变化吗?(学生猜测)师:为什么这么猜?转动180度呢?转360度呢?
师: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研究摆的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出示底盘)这是一个可以自由旋转地圆盘,我们将摆架底座按照南北朝向放到圆盘上,方便我们南北方向起摆。接下来怎样研究摆的摆动方向在摆架转动后是否会发生变化呢?(学生设计方案)这个方案不错,但要顺利完成这个实验可不容易,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实验的注意事项。(起摆后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底盘,幅度不能太大,尽可能减少外力对摆动方向的影响。在转动一圈的过程中仔细观察摆的摆动方向,特别留意摆架在转动90度,180度,360度这几个位置时摆的摆动方向。切记,在观察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停下圆盘的转动,而是要求圆盘始终以一定的速度缓慢而平稳地转动)(出示注意事项)。
3.教师强调注意点:
①小组内分工明确
②摆架底座南北方向摆放,摆锤南北方向起摆;
③缓慢而平稳地将底盘转动一圈。
④底盘转动一圈地过程中,随时观察90度,180度,360度摆的摆动方向。
教师演示转动180度、270度、360度,并出示实验记录单,要求实验完成后及时填写记录单。
4.学生领取材料分组实验,完成实验记录单。
5.交流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摆始终在南北方向来回摆动,那东西方向起摆,转动一圈后摆动方向会变化吗?(学生猜测)教师演示东西方向起摆。
第二课时
三、认识傅科摆可以证明地球在自转
1.引入:早在一百多年前,法国有一个叫傅科的科学家也在研究摆的性质,在研究中发现了一个惊奇的现象,什么现象,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2.播放傅科摆的视频资料。
3.师:接下来,请同学们拿出抽屉里的资料,结合资料思考这三个问题。
傅科摆是一个特殊的摆,和我们的摆相比它特殊在什么地方?
(生:67米的摆长(20层楼高),27千克的铅球组成的摆。)
傅科在实验中发现了什么现象?
摆在一段时间内沿着顺时针方向发生了偏转
他认为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的?
(生: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
师:傅科摆摆动平面沿着顺时针方向转动是由于地球自转引起的,反过来说傅科摆的这种变化就有力的证明了地球在自转。(板书:傅科摆)
4.介绍北京天文馆内的傅科摆。
师:我国北京天文馆内也有一个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