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7年整理】酸枣仁.ppt

发布:2017-01-26约3.48千字共23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酸枣仁 ——酸实仁《千金翼方》 李菲 水产养殖一班 孙思邈与酸枣仁 唐代永淳年间,孙思邈行医来的京城,住在相国寺。寺里有位和尚名允慧,患了癫狂证,经常言语无常,狂呼奔走,服遍汤药,不见有效。 允慧的哥哥与名医孙思邈是至交,恳请孙思邈设法治疗。孙详询病情,细查苔脉后说道:“灵帝今夜睡着,明日醒来便愈。”潘某听罢,大喜过望。孙思邈吩咐:“先取些成食给小师傅吃,待其口渴时再来叫我。”到了傍晚时分,允慧口渴欲饮,家人赶紧报知孙思邈,孙取出一包药粉,调入约半斤白酒中,让允慧服下,并安排在一间僻静的房间。不多时,允慧便昏昏入睡,孙思邈再三嘱咐寺内僧人,不得吵醒病人,待其自然醒来即愈。直至次日傍晚,允慧醒后,神志清楚,癫狂痊愈。其兄惊奇,孙思邈说:“此病使用朱砂酸枣仁乳香散治之。即取辰砂一两,酸枣仁及乳香各半两,研末,调酒服下,以微醉为度,服毕令卧睡,病轻者,半日至一日便醒,病重者二三日方觉,须自醒,病必愈,若受惊而醒,则不可能再治了。昔日吴正萧,也曾患此疾,服此一剂,竟睡了五日才醒,醒后病愈。” 酸枣仁 ,始载于《本经》,为鼠李科落叶灌木或乔木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药用干燥或成熟的种子.产于河北、辽宁、陕西、内蒙古、山东、山西、甘肃、河南等地。 【形态特征】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枝上有两种刺:一种为针状直 形,长1~2cm;一种短而卷曲,长约0.5cm。单叶互生,狭卵形, 长2~3.5cm,边缘有细锯齿,主脉3条。花黄绿色,花瓣5.核果近 球形,,熟时暗红色。花期6~7月份,果期9~10月份。 【成品性状】呈扁圆形或扁椭圆形,长5-9cm,宽5~7mm。表面紫红色,平滑有光泽,一面中间有一隆起纵线纹,另一面凸起。尖端有小凹陷,微显白色。种皮较脆,种仁两片。浅黄色,富油性,气微,味淡。 【采制】秋季果实成熟时采收,将果实浸泡一宿,搓去果肉,捞出,用石碾碾碎果核,取出种子,晒干。 药材以粒大饱满、完整、外皮紫红色、种仁黄白色、无核壳者为佳。 【药用规格】酸枣仁,炒酸枣仁。 【炮制方法】炒酸枣仁 取净枣仁置锅中,文火炒至微鼓起,有香气逸出时,取出放凉。置阴凉干燥处。 【炮制作用】酸枣仁炒后产生香味,质脆易碎,便于应用和煎出药效。 【 性味】甘,平。《本经》:“味酸,平”。《名医别录》:“无毒”《本草纲目》:“仁,味甘,气平” 【归经】归心,肝经。《本草纲目·卷三十六·酸枣》:“足却阴,少阳”。《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脾、肝、胆四经。” 【功效主治】养心安神,主治血虚心烦失眠证。敛汗,主治体虚自汗,盗汗等证。 ————《中药学》 【防风煮散】防风 茯苓 白术 橘皮 丹参 萎 (各一两三分) 细辛二两 甘草一两 升麻 黄苓(各一两半) 大枣三七枚 射干一两 酸枣仁三分 治肝实热,梦怒虚惊 ——《千金方》 【半夏千里流水汤】半夏 宿姜各三两 生地黄五两 酸枣仁五合 黄苓一两 远志 茯苓各二两 米一升 治胆腑实热,精神不守,泄热 ——《千金方》 治虚劳虚烦不得眠 酸枣仁二升,甘草一两,知母二两, 茯苓二两,芎劳二两。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纳诸药煮取三升, 分温三服。 ? 治思虑过度,劳伤心脾,健忘怔仲 白术一两,茯神(去木)一两,黄芪(去芦)一两,龙眠肉一两,酸枣(炒,去壳)一两,人叁半两,木香(不见火)半两,甘草(炙)二钱半。上口父咀,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枣一枚,煎至七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治骨蒸,心烦不得眠卧 酸枣仁二两,以水二大盏半, 研滤取汁,以米二合煮作粥, 候临熟,入地黄汁一合,更微煮过,不计时候食之。(? 酸 枣 仁 汤 〖方源〗《金匮·血痹虚劳病》“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 〖组成〗 酸枣仁二升,炒(15~30g) 茯苓二两(6g) 知母二两(6~9g) 川芎二两(6g) 甘草一两(3g)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八升,煮酸枣仁得六升,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方歌〗 酸枣二升先煮汤,茯知二两用之良,      芎二甘一相调剂,服后安然入梦乡。 君──酸枣仁(量重),先煎│     │养肝血,安心神。               └ 敛阴止汗 ┘      ┌ 茯苓 ── 宁心安神 ┐  臣 ──│          │与君药相配,以助君药安神除烦。      └ 知母 ── 滋阴清热 ┘  佐 ── 川芎── 调畅气机,疏达肝气,与君药相配,酸收辛散并用,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