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适度管制.pdf

发布:2020-10-21约4.71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论上市公司财务报表附注披露的适度管制 作者:张萍 刘孝文 摘 要 在对信息披露的非管制论和管制论进行简要评述后,提出了 报表附注披露的适度管制,即由政府或其授权组织制定规则确定报表 附注披露的最低要求,同时管理当局可根据信息使用者的特殊需求或 其自身的战略自愿披露其他信息。 关键词 上市公司 财务报表 披露 管制 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不断复杂化,投资者及其他财 务报表使用者的信息需求发生了变化,而以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为主 的基本报表由于其自身的局限性,所提供的信息已无法满足财务报表 使用者的需求,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供除基本财务报表外的其他财务 信息,包括财务报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既然财务报表附注是必需 的,那么,报表附注究竟应披露哪些信息呢?有两种方法可以确定报 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一种是由市场自行确定,即根据信息提供者和 使用者的供求关系来确定;另一种由政府管制来确定,即由政府或其 授权组织制定规则来确定报表附注应披露的内容。 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非管制论 非管制就是由市场自行决定公司披露信息的内容与表达形式,政 府并不进行干预。在各方市场(包括证券市场、经理人市场、控制权 市场等)均有效的情况下,非管制往往更具效率。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非管制论运用代理理论解释上市公司为什么存在向使用者自愿披露 信息的动机,然后运用资本市场的竞争性和信号传递理论解释上市公 司向证券市场自愿披露信息的原因,而其他任何不属于自愿披露范围 的信息则可通过个人契约的形式获得。 1.1 代理理论 由于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管理当局对企业的信息拥有优 势,企业的外部利益相关者很难获得信息,因此,企业的外部利益相 关者尤其是股东就要通过监督契约来保证其目标的实现。监督契约的 有效执行将发生三类成本,即委托人的监督成本、代理人的担保成本 和剩余损失。一般认为,监督成本和担保成本最终由代理人承担,它 直接减少了管理当局的报酬。因而,管理当局便有不与所有者发生冲 突而将成本保持在较低水平的动机。管理当局为使成本最小化,便会 自愿向所有者提供信息。 1.2 资本市场的竞争性和信号传递理论 在竞争性资本市场中,公司要赢得稀缺资本,自愿披露信息是必 要的。资本市场有两个重要特征:不确定性程度高;在任何既定风险 度下,投资者都乐于选择较高的期望报酬;而在任何既定预期报酬条 件下,投资者则倾向于选择较低的风险度。因而,公司资本筹集能力 会因良好的经营业绩而增强,资本成本也会降低。从整个资本市场的 角度考察,拥有良好业绩的公司有自愿披露财务信息的愿望,中等业 绩的公司为避免被怀疑为经营不善而不得不披露财务信息。在这种公 司竞相披露信息的情况下,若业绩不佳的公司不披露信息,则通常会 被认为有“坏消息”,因此为了维护其在资本市场的一贯声誉,他们 也不得不自愿披露信息。如此一来,资本市场就形成了自愿披露信息 的机制。 1.3 个人契约 任何人都可能通过不同的方法获得他所真正需要的信息。例如, 可直接与公司联系取得信息,也可与信息媒介联系间接取得信息;如 果某些信息超出了公开、免费范围,则可通过购买的方式获得。 不论是委托代理关系的存在,还是竞争性资本市场的存在,又或 是个人契约的保证,信息使用者都能获得所需的信息。因而,“非管 制论”认为,强制披露是没必要的,也是不适合的。但是,在目前的 证券市场上,对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采取非管制的态度,还应考虑以下 一些问题: (1)监督代理契约的机制是否已经形成。根据代理理论,公司 管理当局自愿披露可靠的财务信息,其目的在于使监督代理契约的成 本最小化,从而使其自身得到更高的报酬。但是,倘若代理成本未能 影响管理当局的报酬,即管理当局无需为质量低劣的财务报告付出代 价,管理当局就失去了真实披露的动机。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在竞 争性资本市场上,公司也可能披露虚假的财务信息。 (2 )成本问题。在上市公司财务报告不受管制的情况下,上市 公司管理当局垄断着财务信息的供给。这不仅可能意味着上市公司对 财务信息的供给不足,影响证券市场的效率,而且可能意味着报表使 用者都以垄断价格去购买同一公司的相同信息,造成社会资源的浪 费,从而产生了上市公司财务报告非管制的额外成本。当然,对上市 公司财务报告进行管制,也会产生相应的成本。故在采取非管制态度 时,应对成本进行权衡。 (3 )财务信息的可比性问题。无论是证券市场合理配置资源功 能的实现,还是投资者对其投资决策的确定,都需要对不同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