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资源综合利用探讨运城污泥处理.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
?
? ?
基于资源综合利用探讨运城污泥处理
?
? ?
?
?
?
?
?
?
?
? ? ?
?
?
?
?
?
关键词:
园林绿化基质
好氧发酵
污泥处理
资源综合利用
1、城市背景
2018年,运城市常住人口535.9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2.36万人。全年全市生产总值1509.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25.7亿元,增长2.4%;第二产业增加值556亿元,增长7%;第三产业增加值727.9亿元,增长8.5%,三次产业构成由上年的16.0︰36.4︰47.6,调整为15.0︰36.8︰48.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8229元,比上年增长6.5%。截至2018年末,运城市耕地保有量494326.7公顷,造林面积11887公顷,拥有森林面积46.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29.4%。
2、好氧发酵工艺
由于干化焚烧工艺成本较高,而中西部地区植被覆盖率较高,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大量污泥,其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等养分,污泥产物——有机肥具有资源再利用优势。所以中西部等地区处理污泥时常选择好氧发酵污泥稳定化技术,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脱水污泥与部分熟料混合达到不超过65%含水率,由装载机送入发酵仓内,经过14~30d翻抛机翻抛和仓底曝气系统曝气,使得物料充分发酵,含水率降低到40%以下。熟料在仓尾部由装载机出仓进入下一周期,部分熟料与脱水污泥返混重新发酵。堆肥工艺主要分为前处理、主发酵(一次发酵)、后发酵(二次发酵)和后处理、贮存几个流程。
2.1 污泥预处理
目前大部分污水处理厂出厂的污泥含水率普遍较高(≈80%),污泥结构紧密,通气性差;污水处理工艺中为了增加混凝沉淀效果,通常添加石灰做助凝剂,此类污泥pH值通常较高,无法进行发酵。来料污泥好氧发酵前必须进行预处理:如降低含水率、调节pH值、破碎筛分,然后再进行接种发酵。
2.1.1 降低含水率
堆肥过程中,含水率是一个重要因素。含水率会直接影响好氧堆肥的反应速度,影响堆肥最终效果,甚至关系到堆肥工艺的成败。来料污泥含水率通常在75%~85%,含水率过高,会使堆体内自由空间少,通气性差,使微生物产生厌氧发酵反应,不仅产生臭味,还会降低降解速度和发酵温度,甚至导致堆肥失败。好氧堆肥含水率最佳值为60%~65%。降低含水率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进行二次脱水或污泥干化(烟气或蒸汽干化等)将含水率降至60%左右;另一种是将发酵后成品污泥或辅料与来料污泥混合至含水率60%左右。运城市污泥处理中心采用的是第二种方法,掺入大量有机干料和返混料。由于运城市污泥含水率高达80%,因此掺入的辅料(树枝、稻壳、玉米芯等)和返混料与污泥的比例约为2︰1。
2.1.2 调节pH值
pH值也是影响好氧堆肥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大部分微生物生长的pH值范围为6.0~7.5(中性或弱酸性)。因此,污水处理工艺中如果大量使用石灰的脱水污泥因其pH值呈11~13,必须经过调节才能进入发酵阶段。一般调节pH值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用发酵后成品污泥回流来进行中和;另一种是在发酵过程中通入含CO2气体。运城市污泥处理中心污泥pH值适中,因前期添加大量返混料,不必特别进行pH值调节。
2.1.3 调整粒度
调节来料污泥的粒度可以有效调节发酵原料的通气透水性能,防止底物粒径过小形成局部厌氧环境,也可避免底物粒径过大造成降解过程中堆体坍塌,影响升温。脱水后污泥一般呈块状,压实得比较密实,需破碎或调整至1~2cm。运城市污泥处理中心的污泥因前期添加大量返混料,污泥状态已经呈松散蓬松要求,适合后期发酵反应。
2.1.4 接种
市政污泥中一般含有大量微生物,并含有大量的有机质、氮、磷等养分,但为了加速反应,还需要接种。运城市污泥处理中心在使用翻抛机进行快速发酵的同时,添加大量返混料,并且添加少量活性菌种(专利产品),加快发酵反应。
2.2 一次发酵
在发酵初期阶段,微生物活力较弱,产热量较少,升温较困难。而温度又是决定堆肥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当外界气温较低时(冬季),污泥堆肥初期很难升温。因此,一定要将污泥含水率降低,保持污泥松散状态,添加微生物,通如空气,增加翻抛频率。靠微生物分解污泥中容易分解的有机物,产生二氧化碳、水和热量,使堆料温度逐步上升。根据温度曲线可以判断发酵过程的起始与结束。发酵初期的主角为嗜温菌,温度为45~60℃,接着是嗜热菌,温度在60~70℃。微生物分解完成后温度开始下降,一个发酵周期完成,大约为15d,冬季大约20d以上。由于发酵过程温度较高,最高可达到65~75℃及以上,高温杀灭大量有害菌、虫卵和草籽等,使得污泥性能得到改善。
2.2.1 二次发酵
二次发酵又称腐熟阶段,是将一次发酵的半成品继续静置,通入少量空气继续发酵,将难分解的大分子有机物进一步分解成腐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