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届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课时跟踪检测(八)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课时跟踪检测(八) 西方文明的源头——古代希腊和罗马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乐山一模)梭伦进行民主改革时,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正如梭伦自己在诗中所说,“如同以两支强劲的锚,稳定处在风暴中的船”。由此看来,梭伦改革( )
A.是稳定统治的一种手段 B.以缓和阶级矛盾为目的
C.协调了贵族的内部矛盾 D.承认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解析:选A 梭伦执政时进行了民主改革,但是从材料中的“贵族会议和执政官委员会的权力似乎并未被削弱”看,奴隶主贵族把持政权的局面并未发生根本改变,结合诗中的比喻可知,他要用这两个机构稳定统治,故A项正确。
2.伯利克里时期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雅典人相信抽签是天意所归,赋予它以一定的神圣意义,因此也更显得公平。这表明雅典( )
A.政治环境阻碍人文思潮产生
B.旧有贵族退出政治舞台
C.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
D.宗教势力操控政治生活
解析:选C “几乎各级官职向一切公民开放,并都以抽签方式产生”说明雅典民主政治提供了相对广泛的参政机会,故C项正确。
3.在古代雅典,因为控辩双方的言辞差别,陪审法庭会判处无辜的人有罪;也会因恻隐之心或辩护人的雄辩而把事实上的有罪之人释放。这说明( )
A.辩词在法庭具有决定作用
B.陪审法庭的辩论忽视事实
C.程序公平不代表结果公正
D.公民的法律专业素养缺失
解析:选C 从材料可知陪审法庭虽然按法律程序处理案件,但往往带有个人的感情色彩,导致判决失误,故C项正确。
4.(2016·河南高考适应性考试)对雅典市民来说,不再是命令和服从,而是言论的交锋。谁要是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这种公开的思考和言论,对事物从各个方面的分析,于是就出现了对人和神、天和地的新的思考。促使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雅典的政体形式 B.雅典市民的全新思考
C.雅典的城邦体制 D.雅典市民的生活方式
解析:选A 雅典的政体形式即民主政体使雅典市民出现“谁要想说服别人,就必须掌握有力的论据,就必须有能力有技巧地表达出来”的现象,故A项正确;雅典市民的全新思考是建立在雅典的民主政体上的,故B项错误;雅典的城邦体制仅是雅典民主政体形成的条件之一,故C项错误;材料与雅典市民的生活方式无关,故D项错误。
5.雅典公民大会辩论时,发言人不能一次提出两个问题或讨论两件无关联的事,不能就同一问题发言两次,不能诽谤谩骂他人,不能打断他人讲话,不能攻击议会主席。这些规定( )
A.降低了公民大会的工作效率
B.违背了雅典民主的基本原则
C.限制了雅典公民的参政热情
D.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
解析:选D 材料信息表明这些规定提高了工作效率,保证了大会运行的基本秩序,故D项正确。
6.《尚书》记载:“罪疑惟轻,功疑惟重,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经,法律规定)。”古罗马的《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由此可见,两则材料都( )
A.违背了法律至上的原则 B.表明了法律的宽松灵活
C.体现了一定的理性色彩 D.反映了重罪轻判的理念
解析:选C “与其杀不辜,宁失不经”、“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都是对疑罪的规定,体现了法律的公正性,带有理性色彩,故C项正确。
7.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 )
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不能够解决财产纠纷问题
C.罗马法的缺陷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
D.罗马法不利于调和贵族间的矛盾
解析:选C 根据材料可知,当一个贵族觊觎另外一个贵族的财产时可以利用贵族在帝国中失宠,揭发他叛逆罪,从而等他判处死刑后得到他的部分财产,这是利用罗马法的漏洞来解决财产纠纷,罗马法成为贵族之间斗争的工具,故C项正确。
8.在平民反对贵族的斗争中,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其第三表(执行)规定:“如债务人仍不清偿,又无人为其担保,则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用皮带或脚镣拴住,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愿减轻的听便。”材料反映罗马法的基本特点是( )
A.保护平民利益,打击贵族特权
B.保护私人财产,注重公平原则
C.注重法律程序,保证司法平等
D.保护罗马共和国境内所有居民
解析:选B “债权人得把债务人押家中拘留”表明罗马法保护私人财产,“但(脚镣)重量最多为15磅”说明罗马法注重公平,故B项正确。
9.罗马法规定:“在宣判前,即使证据确凿,也只能称为犯罪嫌疑人;宣判之后才可以称为罪犯。”这一规定( )
A.推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