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2年6月东北师范大学城市地理考试最后一题.doc

发布:2018-11-20约4.95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问题1:如何理解发展城市轻轨交通必要性的问题? 答:轻轨交通的优势,一是运载量大,轻轨交通输送能力是公共汽车的几倍,单向输送能力每小时可达3万人;二是速度快,公共汽车平均时速仅为14公里到16公里。轻轨平均时速可达25公里到35公里,最高可达80公里,为公共汽车平均时速的2倍到3倍。同时轻轨交通一般处于封闭或半封闭状态,有自己的专用车道和专用信号,不受市内道路交通的干扰,可以准点运行;三是污染轻,因为以电力组为动力,电能是一种清洁的能源,不像燃气机那样有废油废气产生,也不像汽车那样产生尾气,所以是一种清洁的运输方式,是一种绿色的交通工具;四是能耗低,占地比较少。 1、城市群发展的必然结果 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的出现,是城市群发展对交通的必然要求。随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除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三大经济区之外,一些次一级的经济区如沈阳—大连经济圈、郑州—西安经济带、重庆—成都经济圈、武汉—长沙经济圈等也朝着城市群方向发展,由此对城际快速轨道交通提出了新的要求。以珠江三角洲为例,2000年其城市化水平即达到49.2%,据统计,到2002年末,广州、深圳、珠海等三个区内中心城市的城市化率分别达到了76%、82.4%和71%。同时,小城镇星罗棋布,平均每个市县有20多个建制镇,城镇密度达到100个/万平方公里;城镇间平均距离不到10公里,在广州、东莞等地的一些城镇建成区已经连成一片,城市群发展初具规模。珠江三角洲经济和城市化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其对城际交通需求的紧迫性和不同于一般城市的独特需求,集中体现在对快速、便捷的要求以及兼顾城市交通的特点上。 从国外的经验来看,轨道交通是解决经济区及城市群内部交通问题的首选。以日本东京为例,东京都由于城市化程度高,已与周边3个县连成一体,称为东京都市圈,面积达13497平方公里,人口接近3180万。东京地区为典型的单向集中型城市结构,分为核心部分的商业中心和分散在外围的住宅以及商业和工业地区。核心地区以东京为中心,方圆15公里,毗连的外围地区从中心外延达50公里,在商业中心工作的人们从市郊乘坐列车通勤,日客运量超过6500万人次。由于拥有发达的快速轨道交通系统,东京都市圈的交通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东京的轨道交通网络主要包括地铁、JR铁路(原国铁)和私铁,线路总长2100公里。到1996年,东京都区部有12条地铁线路,营业里程230公里(都市圈263公里),日客运量超过900万人次;JR铁路和私铁大部分为地面铁路,长度分别为235公里、330公里(都区部),973公里、1037公里(都市圈)。各种轨道交通方式及其与其他交通方式之间合理衔接,互相配合,线网密度和通达深度堪称世界一流。1996年,东京都轨道交通承担了总客运量的86.5%,有效缓解了道路交通压力。 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运输量的扩大,交通运输的社会成本越来越高,给能源、环境带来的压力已到了不可忽视的地步,因此交通运输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作为一种绿色交通方式,区域城际轨道交通系统对于节约能源、节省土地、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能源消耗来看,我国石油资源极为短缺,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率达到7.7%,比同期能源消费总量年增长率高出3.15%,目前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石油进口国,以石油为主要消耗对象的交通运输业受到石油资源的制约作用将越来越严重。而以电力为动力的轨道交通在能耗方面具有很大优势,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 从环境保护来看,上述经济区内,机动车数量巨大,氮氧化物排放、噪音污染等导致大气环境质量不容乐观。而轨道交通的动力来自电力,对环境污染较小,同时也有助于降低交通运输业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城际轨道交通是环境友好型的交通运输方式,既能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又不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从土地占用来看,我国国土资源有限,农业耕地面积少,人均耕地面积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2,而在上述经济区内,土地资源紧张的局面更为严重。以运输能力占地相比,一条复线铁路与一条16车道的公路具有相同的运输能力,铁路占地仅为公路的1/8。建设轨道交通系统将有助于减少土地占用,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土地的需求。 3、完善综合运输体系的需要 建设区域城际轨道交通,对于完善上述经济区的综合运输体系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其区域范围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苏州、无锡、常州、南京、镇江、扬州、泰州、南通等8市和浙江省的杭州、嘉兴、湖州、宁波、绍兴、舟山等6市,区域面积10.01万平方公里,人口1.35亿。改革开放以来,长江三角洲在较短的时间内成为全国发展速度最快、开放程度最高、投资环境最佳、经济内在素质最好的地区,形成了梯度发展的多层次的城镇体系,是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