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名著导读、人物形象、故事情节概括、中考原题汇编之《西游记》[试题].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西游记》导读
作者简介
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人。吴承恩创作《西游记》大约是中年以后,或认为是晚年所作,具体时间无法确定。
内容概览
《西游记》共100回,60余万字。故事叙述了唐僧(唐三藏)与徒弟孙悟空、猪八戒、沙僧(沙和尚),还有他的坐骑白龙马,经过81次磨难,到西天取经的过程。
作品主旨
(1)对人性自由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孙悟空冲决羁绊,蔑视权威,大闹天宫,斗争不懈,客观上表现出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合拍的追求个性自由、肯定自我价值的精神。
(2)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
孙悟空前期闹天宫所表现的桀骜不驯、勇于斗争的个性精神,在后期取经途中仍是一如既往。
孙悟空协助唐僧西天取经,一路翻山越岭、擒妖捉怪、排除万难、百折不挠,首先表现了他的理想和毅力。
作为降妖伏魔能手、排险除难英雄,孙悟空神通广大,战无不胜,突出表现了他的本领和能力。
人物形象
唐僧:集封建儒士迂腐和佛教信徒虔诚为一身的高僧,见佛就拜,不论真假,昏庸无能,不辨忠愚。他心地善良,虔诚取经,当大唐急需用人时,他挺身而出。唐僧取经的意志极为坚定,不以色乱。但他经常错怪悟空,善恶不辩,常常谴责孙悟空,时常不分青红皂白地念紧箍咒。
评价:精神境界崇高,实干能力不足,心地善良,信仰坚定,不畏艰险,勇往直前。懦弱无能,胆小怕事,是非不分,盲目慈悲,固执迂腐,自私自利。
孙悟空:一双火眼金睛;一个筋斗能翻十万八千里;使用如意金箍棒。他占花果山为王,自称齐天大圣,搅乱王母娘娘的蟠桃胜会,偷吃太上老君的长生不老金丹,打败天宫十万天兵天将,又与如来佛祖斗法,被压在五行山下五百多年。后来经观世音菩萨点化,保护唐僧西天取经,一路上降魔斗妖,历经九九八十一难,取回真经终成正果。他嫉恶如仇,不怕困难,坚忍不拔,英勇无畏,取经后被封为斗战胜佛。
评价:乐观大胆、敢于战斗的叛逆性格,与神的变幻不测、猴的急躁敏捷十分和谐地融为一体。理想中的人间英雄:有勇有谋、无私无畏、坚韧不拔、积极乐观 ,凡人的弱点:心高气傲、争强好胜,容易冲动,爱作弄人 。
猪八戒:法号悟能,会变身术,能腾云驾雾,使用的兵器是九齿钉钯。是孙悟空的好帮手,一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八戒性格温和,憨厚单纯,力气大,但又好吃懒做,爱占小便宜,贪图女色,经常被妖怪的美色所迷,难分敌我。他对师兄的话言听计从,对师父忠心耿耿,为唐僧西天取经立下汗马功劳,最后被封为“净坛使者”。是个被人们喜爱同情的喜剧人物。
评价:勇敢中带着怯懦,憨厚中带着奸滑。 本性憨厚纯朴,呆得可爱;能吃苦,在妖魔面前从不屈服,好吃懒做,迷恋女色,使乖弄巧,搬弄是非,贪图安逸,好占便宜。
沙和尚:法名悟净,使用的兵器是一柄月牙铲,武艺高强,不畏强敌。与孙悟空、猪八戒一起保护唐僧西天取经。沙和尚保护唐僧西天取经,肩挑千里重担,没有半句怨言。师兄闹矛盾时,他从中调停和解;师父遇难时,他挺身而出,以死相救。尽管平时少言寡语,但在保护师父的战斗中冲锋陷阵,英勇无比。取经后被封为“金身罗汉”。
评价:循规蹈矩、一本正经。 埋头苦干、默默无闻。 小心谨慎、明哲保身。关键时刻不失义骨侠肠。
经典情节
三打白骨精
唐僧师徒行至宛子山。妖魔白骨精欲食唐僧肉,三次施魔法变化村姑、婆婆和白发老翁,前来诓骗唐僧,却均被悟空识破。唐僧误为孙悟空无故三次伤人,逐走悟空。悟空走后,唐僧师徒果中奸计,被白骨精掳去,悟空救师心切,不念前怨,一番激战打死白骨精。
真假美猴王
强盗追杀唐僧等,悟空忍无可忍,杀却众盗。唐僧大怒,将悟空赶走。六耳猕猴乘机变作悟空,打伤唐僧。沙僧寻到悟空,同去花果山找假猴王较量。真假猴王打得天昏地暗,难分胜负。直到西天如来处,真相方才大白。悟空打死假猴王,六耳猕猴从此绝种。
三借芭蕉扇
唐僧师徒四人来到了有着熊熊大火的火焰山。孙悟空经过千艰万难终于向能够用芭蕉扇扇灭大火的铁扇公主和她丈夫牛魔王借到了芭蕉扇.他扇灭了大火,师徒四人度过了火焰山.
大闹天宫
玉帝恐猴王作乱,封他为弼马温。猴王知道受骗后,返回花果山,与天宫抗衡。李天王率兵捉拿猴王,大败。玉帝不得已封猴王为“齐天大圣”。 王母设蟠桃宴,唯独没请猴王。猴王暴怒,大闹瑶池,偷吃金丹。玉帝倾兵捉拿猴王,炼丹炉不但没把猴王烧死,反练成火眼金睛。猴王发神威,把天宫打得落花流水,吓得玉帝狼狈逃跑。
大战红孩儿
红孩儿要吃唐僧肉长生不老,他把唐僧捉到洞中。悟空与八戒到门前叫阵,红孩儿用三昧真火,悟空请龙王帮忙,却被三昧真火烧得险些丧命。八戒去请菩萨,却被红孩儿变得假观音骗了,逮入洞中。红孩儿请父亲牛魔王,悟空假扮来洞,却被妖精识破。悟空请观音菩萨收了红孩儿,跟随自己当个善财童子。
《西游记》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具有强烈的艺术魅力。天上地下,龙宫冥府,人物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