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肥实现零增长需要科技政策双支撑.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化肥实现零增长需要科技政策双支撑
当前,我国农业面临资源短缺、经营粗放、污染加重、科技创新不足等问题。要破解这些难题,必须依靠新方法、新技术,创新发展理念。以物联网、互联网+等技术应用为代表的智慧农业理念,是解决当前难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土壤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源,而肥料是农业生产的基础资料,是农作物的“粮食”。因此,想要发展智慧农业就要重点关注肥料产业的创新发展。
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白由路
虽然肥料是农作物的“粮食”,但由于肥料的使用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近年来人们对于肥料的看法也是褒贬不一。有的人认为肥料对于农作物的增产有极大地促进作用,应该大量施用;有的人却认为肥料的施用带来了很多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少用;还有的人认为肥料被农作物吸收以后会随着粮食进入体内,对人体有害,最好不用。那么肥料对人体到底有没有害处?肥料对现代农业发展有着怎样的作用?以及如何正确解读2016年《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基于这些热点问题,本报记者专访了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理事长、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植物营养与肥料研究室主任、博士生导师白由路。
如何实现农业施肥的零增长
《科技文摘报》:2016年2月,农业部制定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请问农业部为何制定这个方案?
白由路:不可否认,肥料,特别是化学肥料在保障人类食物供应和生态环境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食物供应方面,从几十年前是粮食不够吃,到目前粮食供需基本平衡,化肥在粮食增产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目前作物产量对肥料的依赖程度超过50%。有人估计,仅合成氨技术目前养活了地球上48%的人,可以说地球上有一半的人都是通过化肥来养活的,如果没有化肥,农作物产量根本达不到现在这么高。
在生态环境方面,现在很多人都认为肥料特别是化肥是破坏生态环境的物质,实际并不尽然,如果想一想,没有化肥,我国的粮食单产能维持目前的一半左右,我们能实行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吗?我们能拿出大量的土地实现工业化、城镇化吗?目前我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化肥也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肥料是营养农作物的物质,如果不合理的施用,会带来严重的问题,施到土壤中的肥料如果不能被植物吸收,则会流失到环境中,造成环境污染,如水体的富营养化、大气雾霾等。农业部根据目前我国化肥用量的测算,特别是目前我国主要农作物的施肥水平,认为目前的施肥水平,可以满足至2020年的粮食生产的需求,如果再大幅度增加化肥投入,则会影响环境,同时也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所以,在合理施肥的基础上,实现化肥的零增长是基于这样考虑的。
《科技文摘报》:《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让很多化肥生产厂家对未来的市场增长感到悲观,觉得化肥需求不会再增长了,您怎么看待这种理解?
白由路:目前,我国化肥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是肥料的供给方,而肥料的主要供应对象是农业,如果肥料市场空间受到限制,则意味着厂家的发展会受到影响,这对于化肥的生产商来讲,这样情绪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也希望化肥的生产厂家不要消极看待农业部的“化肥零增长行动”,而是要作为一种发展的机遇。原因有以下几方面,首先,国务院在强调“供给侧改革”,化肥生产作为农业的生产资料的供应方是典型的供给侧,农业部是要求2020年主要农作物化肥施用零增长,不是不施肥,为了实现农作物施肥的零增长更要施用更加优质的肥料,对质量好、肥效高、施用省工省时的肥料需求量会更大,影响的是质量差、肥效低、不适合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肥料。所以,在这个改革的大潮中,如何能把握好方向,创新发展思路,生产出适合我国农业生产的质优价廉的肥料是肥料生产厂家必须面对的问题,淘汰与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
《科技文摘报》:怎样才能实现农业施肥的零增长?
白由路:农业施肥零增长就是想要减量不减产,我个人认为必须通过科学技术来提供支撑。如果施肥技术或肥料生产技术没有突破的情况下,减量就意味着减产。只有通过科技让肥料的效用提高,才能减量不减产。在目前的水平,不改进技术,想高产就要多施肥。
怎么才能减少施肥呢?那就是把肥料效用提高,少用肥料也能保持产量不变,这就需要合理施肥。合理施肥要把握四个“正确”:正确的肥料、正确的用量、正确的时间、正确的位置。1.正确的肥料。这需要肥料技术的创新,生产出适合我国农业现代化水平的肥料,多利用、少损失,且施肥简便;2.正确的用量。我国在之前十年的测土配方施肥中一直在研究农作物生长最合适的施肥量,如果肥料施用的数量超过了作物的需求,肥料就是浪费,我们所说的减量正是要把不合理的过量部分减下来;3.正确的时间。作物生长在不同的时间段内对养分的需求数量也不一样,如果时间不对,所施用的肥料不能被作物吸收,在土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