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培养研究汇报2.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深圳市宝安区鹏晖中英文学校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
中学语文课题组校本课题研究中期成果汇报
本学期来,按照学校的总体安排,在学校教学处的指导下,我们中学语文课题组结合我校中学语文教学以及学生现状确立了《运用激励评价法激发初中学生善于积累,乐于写作之探索》的研究课题,以求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课堂,提高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知识积累习惯。现将我们的一些做法及取得的成效简单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背景和目的
(一)背景
1,基于对当今学生作文现状的思考,写作一直是大部分初中生的老大难,也是语文老师颇感头疼的问题,正如诗人臧克家所说:作文可贵而难为。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我们的写作课仍停留在布置题目、简单要求、批改、点评等几个老步骤上。写作方式的单一,批改方式的老套,让越来越多的学生无话可写、失去写作兴趣,更谈不上写作能力的提高。
2,基于课程改革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如何将学生习作由以往的说假话、大话、空话、套话转变为说真话趣话,情话,更多的再现生活的原汁原味已成为作文教学的突出问题。
3,缺乏有效措施,观念陈旧、方法老套、高负低效。
(二)目的
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阅读、善于积累的良好习惯和方法。
2、触发他们的兴趣、激情,营造出写作的愉悦心境,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及时地以“我手写我心”。
3、探索作文教学有效途径和方法,通过大胆实践,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特定年龄阶段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的作文教学新模式。
4、构建作文教学的激励评价体系:老师总体评、学生自评,同伴互评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增效
二,课题的界定和分工
1、作文是通过表情达意来培养和训练学生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并在期间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活动。其写作的内在含义和真正精神是绝对坦白,毫不隐瞒、敞开心扉的再现内心情感。
2、积累 ,是学生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所必需具备的东西。写作知识积累主要包括素材和方法的积累。它和兴趣是统一的、相辅相成的。不可分割的。
3、兴趣是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者爱好某种活动的一种强烈的倾向。这种倾向总是同愉快的体验联系在一起的;而愉快的体验越多、越强,兴趣便越浓厚。浓厚的兴趣会带来更多的愉快,更多的愉快又会使兴趣更加强烈。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我国的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学生有了兴趣就可以用全副的精神去做事,学与乐密不可分。”
4、本课题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初级探索,重在素材积累和兴趣培养方法的探索,以求在形式多样的写作活动中分享写作魅力,体验到写作带来的成功与自信。
5、激励评价法:肯定表扬为主、否定批评为辅。
二,分工
1、巢淳老师以修辞运用积累为突破口进而拓展使学生在方法积累方面有较大延伸。
2、 刘红艳老师从师生互阅的角度入手,引导学生,培养兴趣,课堂展示。
3,柯美鹏老师以激励评价、佳作展示为切入点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组织竞赛、学生自编作文集的审定。
4,信国柱老师组织实施、综合协调、学生积累、收集整理、召集讨论、总结推广等。
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措施
积累运用方面
1、日常生活观察积累:它是积累的源头活水。
2、 阅读积累:
师生共同开展“大阅读”活动。让阅读成为生 的一种需要,一种习惯。每周至少有一节阅读课,教师要为学生列出学期阅读书目,要求孩子们读的书,教师首先要去读一读,真正成为孩子们阅读、作文的引路人。
3、背诵积累: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神。”“破万卷”是说书读得要多,书读得多,知识才厚实,才能博古通今,写起文章来才能左右逢源,才“如有神助”。但仅仅靠多读是不够的,“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韩愈说:“学以为耕,文以为获。”这是说阅读是写作的先导,没有读的“耕耘”,就没有写的“收获”。
兴趣培养方面
1、在活动中体验生活,写出精彩。
2、捕捉时机,即兴写作——抓住点滴灵感,尝试激情写作。
3、作文竞赛常态化,鼓励创作,推荐发表
4. 作文园地和黑板报的充分利用。
5. 自编手抄报
研究思路和方法
在评价激励的前提下探索一看二读三导四练五议六评一体化的写作训练模式,写作方式的多样化,写作点评形式的多样化,以此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一看即养成善于观察生活的习惯。(重在方法)
二读即文本的阅读和主题丛书的阅读。
三导即教师的指导、引导、督导。
四练即将文本与写作接轨是读与写的结合
五议即通过师生,生生互议达到习作的提升。
六评即通过互评共平面评完成反馈评价。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A、准备阶段(2013年10月8日—2013年11月22日):
①向学生下发调查问卷,了解全校学生写作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