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丹尼尔-卡尼曼 Daniel Kahneman 弗农-史密斯 Vernon L. Smith 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 出生:1934年 以色列的特拉维夫 国籍:美国及以色列双重国籍 获奖时间:2002年10月9日 获奖成就:把心理研究的成果与经济学融合到了一起,特别是在有关不确定状态下人们如何作出判断和决策方面的研究 (皇家科学院) 学位 1961年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 经历和公职: 以色列希伯来大学教授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教授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的教授 1993-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心理学和公共事务教授 弗农-史密斯(Vernon L. Smith) 出生:1927年出生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威奇托 国籍:美国 获奖时间:2002年10月9日 获奖成就:为实证经济学奠定了基础。他发明了一系列的实验方法,从而为对经济学进行可靠的试验确立了标准。 学位 1955年 哈佛大学博士学位 经历和公职: 珀杜大学经济学教授 马萨诸塞大学教授 亚利桑那大学教授 2001年起 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经济学和法律教授 学 术 贡 献 提 要“背离传统—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解析” 传统上,经济学研究依赖于一种基本假设,即人们受自我利益驱动,有能力作出理性判断和决策。因此许多经济学家认为研究人的心理、情绪是不科学的。另一方面,正统的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学是一种非实验科学,主要依赖于对现实世界的经济现象的研究而非实验室的模型。然而,当前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开始尝试用实验的方法来研究经济学,使得经济学的研究越来越多的依赖于实验和各种数据的搜集,从而变得更加可信。这种研究植根于两个相符相称的领域:一个是用认知心理学分析法研究人类的判断和决策行为的领域,另一个是通过实验室实验来测试根据经济学理论所作出的预测的领域。 心理分析更好地说明人的经济行为 卡尼曼今年68岁,拥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他的得奖多少有点让人感到意外,因为他是位地地道道的心理学家。在普林斯顿大学授课时,他还曾夸口说,自己一生中从未上过经济学课。 ?根据瑞典皇家科学院的新闻公报,卡尼曼“将心理学的深入分析融入到了经济学中,从而为一个崭新的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卡尼曼发现了人类决策的不确定性,即发现人类决策常常与根据标准经济理论假设所作出的预测大相径庭。1979年,卡尼曼与阿莫斯·特沃斯基(现已去世)合作,共同提出了“预期理论”(Prospect Theory)。该理论是行为经济学的重要基础,能更好地说明人的经济行为。他们通过实验对比发现,大多数投资者并非是标准金融投资者而是行为投资者,他们的行为并非总是理性的,也并不总是回避风险的。投资者在其账面损失时更加厌恶风险,而在账面赢利时,随着收益的增加,其满足程度的速度在减缓。 这位心理学大师的许多研究成果被运用到经济学领域。其中著名的一条是有关决策过程的“拇指法则”,亦称“启发式捷径”。这种理论对研究证券市场经常无缘无故地大起大落很有帮助。“某个投资者看到某位基金管理人连续两年跑赢了大势,因而可能会推断:这位基金管理人具有更强的系统性竞争能力”。卡尼曼认为,“这种解释性数据的短视性并非出自于真正的数据含义,而是可能解释了金融市场无缘无故动荡的原因”。 卡尼曼的理论还帮助解释了人们为何图省几美元,宁愿开车跑大老远去买便宜货,而不愿就近购买较贵的商品,从而节省包括汽油费在内同样价值的金钱。他的研究还探索了公共物品的估价等问题。 ?根据卡尼曼的研究成果,许多经济学家发展了新的市场机制,从而更正了人们明显的“特征性错误”。有人形象地比喻,这正像眼镜可以更正近视一样。 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不一定要有大量买方和卖方 史密斯同样具有“反潮流”的特点,他是“真正看到了供应与需求在实验室环境下运作的第一人”,为创立实验经济学研究领域奠定了基础。因而,史密斯赢得了“实验经济学之父”的美誉。 长期以来,经济学被普遍视为一种依赖于实际观察的经验科学,而非在可控实验室中进行检测的实验性科学。史密斯打破了这种陈规,将经济分析引入到实验室,发展了一系列的经济学实验方法,并为通过实验进行可靠的经济学研究确定了标准。早在20世纪60年代,史密斯就发展了经济学领域的“风洞实验”,提倡在实施经济政策前,可以先在实验室里进行模拟运作,例如在决定是否放开电力市场、是否对公共部门实施私有化等问题上进行实验等。他的选择性市场机制实验表明,一个运作良好的市场不一定要有大量买方和卖方;一个拍卖者的预期收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