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机电精细化管理标准.docx

发布:2020-02-26约1.24万字共56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机电精细化管理标准 通用部分(机械设备)标准 一、紧固件 螺纹连接件和锁紧件齐全,牢固可靠。螺栓头部和螺母无铲伤 或棱角严重变形,螺纹无乱扣和秃扣。 螺母拧紧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 1-3 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 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同一部位的紧固件规格应一致。主要连接部件或受冲击载荷容 易松动部位的螺母应使用防松螺母或其他防松装置。使用花螺母时, 开口销应符合要求;螺母制动垫圈的包角应稳固;铁丝锁紧螺栓时,其 拉紧方向应和螺旋方向一致,接头应向内弯曲。 螺栓不得弯曲。螺栓螺纹在连接光孔内部分不少于两个螺距。 沉头螺栓拧紧后,沉头部不得高出连接件的表面。 键不得松动,键和键槽之间不得加垫。 二、减速器 箱体无裂纹或变形,接合面配紧密,不漏油。 运行平稳,无异响。 油脂清洁,油量合适。润滑油油量超过大齿轮直径约 1/3,轴承 润滑油脂占油腔 1/3~1/2。 三、联轴器 联轴器的端面间隙和同轴度应符合标准。 齿轮联轴器齿厚磨损不超过原齿厚的 25%,键和螺栓不松动。 1 弹性联轴器的弹性圈磨损后与孔径差不大于 3mm,栓销螺母应 有防松装置。 链式联轴器链轮无裂纹或严重咬伤,链轮齿厚磨损不超过 3- 5mm。 木销联轴器木销齐全,有防脱落装置。 四、液力耦合器 外壳及泵轮无变形、损伤或裂纹,运转无异常。 易熔合金塞和防爆片完整,安装位置正确,符合各型液力耦合 器的使用规定,不得用其他材料代替。 五、“四不漏”的规定 1、不漏油:固定设备的静止接合部位无油迹,转动及滑动部位允许 有油迹,擦干后 3 分钟不见油,半小时不成滴;移动设备的固定接合 部分允许有油迹,擦干后 30 秒不见油,转动部位 15 分钟不成滴。非 密闭转动部位不甩油。 不漏风:距压风管路、风包和风动工具 100mm 处,用手试验无 明显感觉。 不漏水:静止的固定接合面不见水,运转部位允许滴水,但不成 线。 不漏电:绝缘电阻符合要求漏电继电器正常投入运行。 六、安全防护装置 1、一切容易碰到的裸露电气设备和设备外露的转动部分,可能危 及人身安全的部位或场所, 2 固定安设的输送机,经常有人员横穿的地点应设有过桥。过桥 应有扶手、栏杆。 机房硐室应备有必要的消防器材。 通用部分(电气设备)标准 一、紧固件 紧固用的螺栓、螺母、垫圈等齐全、紧固、无锈蚀。 同一部位的螺栓、螺母规格一致。平垫、弹簧垫圈的规格应与螺 栓直径相符合。紧固用螺栓、螺母应有防松装置。 用螺栓紧固不锈眼螺孔的部件,紧固后螺孔须留有大于 2 倍防 松垫圈厚度的螺纹余量。螺栓拧入螺孔长度应不小于螺栓直径,但铸 铁、铜、铝件不应小于螺栓直径的 1.5 倍。 螺母紧固后,螺栓螺纹应露出螺母 1-3 个螺距。不得在螺母下面 加多余的垫圈来减少螺栓的伸出长度。 紧固在垫圈内的螺栓或螺母,其上端平面不得超出护圈高度, 并需用专用工具才能松紧。 二、隔爆性能 1、隔爆接合面的间隙,直径差或最小有效长度必须符合规定。 2、操纵杆直径与隔爆接合面长度应符合标准。 3、隔爆电机轴与轴孔的隔爆接合面在正常状态下不应产生摩擦。 用圆筒隔爆接合面时,轴与轴孔配合的最小单边间隙须小于 0.075mm,用滚动轴承时,轴与轴孔的最大单边间隙须不大于静止隔 爆接合面及操纵杆与杆孔接合面最大间隙或直径差的 2/3。 3 隔爆接合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 6.3 微米;操纵杆的表面粗糙度 不大于 3.2 微米。 螺纹隔爆结构:螺纹精度不低于 3 级;螺距不小于 0.7mm;螺纹 的最小啮合扣数、最小拧入深度应符合规定。 隔爆接合面的法兰减簿厚度,应不大于原设计规定的维修余量。 隔爆接合面的缺陷或机械伤痕,将其伤痕两侧高于无伤痕表面 的凸出部分磨平。 隔爆接合面不得有锈蚀及油漆,应涂防锈漆或磷化处理。如有 锈迹,用棉纱擦净后,留有呈青褐色氧化亚铁云状痕迹,用手摸无感 觉者算合格。 用螺栓固定的隔爆接合面,其紧固程度应以压平弹簧垫圈不松 动为合格。 观察窗孔胶封及透明度良好,无破损、无裂纹。 三、接线 进线嘴连接紧固,密封良好。 接线装置齐全、完整、坚固、导电良好。 固定电气设备接线:设备引入(出)线的终端接头,应用线鼻子或 过度接头接线;导线连接牢固可靠,接头温度不得超过导线温度。 4、电缆的连接除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477 条规定外,还应符 合:电缆芯线的连接严禁绑扎,应采取压接或焊接。连接后的接头电 阻不应大于同长度芯线电阻的 1.1 倍,其抗拉强度不应小于原芯线的 4 80%。不同材质的芯线的连接应采用过度接头,其过度接头电阻值不 应大于同长度芯线电阻的 1.3 倍;高低压铠装电缆终端应灌注绝缘材 料,室内可采用环氧树脂干封。中间接线盒应灌注绝缘胶。 四、设备使用 1、高低压开关的选用应符合《煤矿安全规程》第 444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