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学校后勤饮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doc

发布:2016-12-12约9.94千字共3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学校后勤饮食服务中心工作总结   一、保量提质,重点在质的提升   (一)保量:   全年累计就餐人次,营业收入万元,利润万元。   (二)提质:   1、员工素质提升   在不同岗位,不同层次推行了一种动静结合的培训方式,综合自学、讲授、实际操作、感官体验、比赛促进、活动熏陶等为一体,分期分批进行培训,并根据不同的培训方式制定相应的考核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菜品成本核算   在保证价格不变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提高菜品成品质量。   3、管理流程梳理   每周周五下午定期召开管理例会,对食堂日常管理等工作进行梳理改进,制定相关制度,完善工作程序,形成了一套检查、监督、整改、反馈的管理体系。在对生产安全、食品安全形成有效监管的同时保障了学生的健康和在岗职工的工作安全。   4、饮食结构多元化、服务亲民化   饮食中心目前已形成了高中低档配套、各具特色、多层次、多类型的综合餐饮服务网络。   1)基本大伙三个,其中二食堂为大锅菜套餐形式,提供3.00~5.50元共6种套餐规格。鸿之磐餐饮中心二楼为大锅菜、小炒菜模式,大伙人均每餐消费元。三楼为普通大伙小盘菜、现炒菜、民族餐饮综合模式,还有满足会议、聚餐等多种活动需求的宴会餐厅及高中低档包房,其中小盘菜人均每餐消费元,现炒菜为学生提供6.00元~45.00元不同档次的菜肴,满足不同层次消费水平的需要。   2)鸿之磐餐饮中心一楼,学生四食堂共有36个餐饮明档,每天为学生提供南北特色、东西风味共主、副食品种。   5、硬件设施改善,奠定标准化基础   1)新建浴池投入使用,共提供347个淋浴设备。铺设防滑脚垫米,提供防滑拖鞋550双,安装辅助扶手180个等设施,最大限度保障学生的人身安全。采用太阳能加热,降低了能耗。   2)新建食堂已经接收,建设过程中提供改进建议20条。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设备安装、调试。引进现代化米饭加工生产线,肉品加工设备,蔬菜加工设备,为实现标准化管理奠定了物质设备、原料加工基础。   6、制度建设,提升软实力   1)制度完善:在原有《饮食中心制度汇编》的基础上,编辑制定了《吉林农业大学后勤保障处饮食服务中心管理制度手册》,其中新增制度51项,完善25项。由于新建食堂暂时没有投入使用,库管核算软件没有引进,个别制度仍需在工作中加以修改等原因有待日后完善。   2)员工培训、考核:全年累计培训、考核员工786人次。其中3月份举行消防、食品安全全员培训。7月份组织全体员工集体活动,参加人数167人。在活动中设立了考验集体荣誉,团结凝聚力等项目。11月份针对管理人员、档口负责人、食堂炊事员自学情况,分三个层次进行了测评考试,共203人参加。12月初举行饮食中心第二届烹饪技术大赛,共进行了菜品、面点、刀工三个工种的比试,参赛人员累计86人。   3)日常管理:成立专门检查督导工作小组,每周对饮食中心所有下属部门巡查两次,固定巡查一次、抽查一次。范围包括食品卫生、安全,生产、消防安全,洗浴中心、餐厅、操作间、员工寝室、库房卫生安全等。   7、以人文本、改善员工待遇水平   1)为品学兼优家庭困难学生提供助学岗位8个,全年累计帮扶特困学生200人次。   2)新建员工寝室使员工住宿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增加更衣间、更衣柜、备品柜、饮用水柜等设施,使员工的个人工作生活条件得到有力改善。   3)员工工资得到普遍增长,依据不同工种,工资增长范围在200元~500元之间。   二、积极探索节能减排   1)管理节流: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通过节约竞赛强化员工节约意识,督导员工节水、节电、节能、节物行为,促进节约习惯养成。   2)设备减排:今年新增太阳能面积平米,维修养护设备400项次。其中基础设施立项维修3项,申报3项。   三、探索现代化管理模式,找到制约发展的瓶颈   饮食中心作为学校的一个行政单位,管理上以企业制度运行,集管理、服务、经营为一体。目标是为学校师生员工提供优质、高效的餐饮服务,既要保证学生的餐饮安全,饮食健康,又要保证伙食价格低廉保本微利,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另外、食堂作为学校的一个重要场所,不仅是满足师生生理需求的就餐之地,同时也是大家聚集、交流的社会活动场所。其所提供的环境、服务、管理在三服务、两育人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一)内涵式发展:   以弘扬餐饮精神,繁荣餐饮文化,明确服务定位,完善发展规划,坚持以人为本为主题,建立科学、长效的管理机制   1.文化建设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