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3北京东城区初一期末(下)历史试卷及答案.docx

发布:2023-07-17约6.6千字共9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3北京东城初一(下)期末 历 史 2023.7 学校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教育 ID 号__________ 1.本试卷共 8 页,共 24 道小题,满分 70 分,考试时间 70 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班级、姓名和教育 ID 号。 考 生 3. 须 试题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知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30分) 本部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 项。 1.2023 年,周口店遗址博物馆开展“小小考古学家”特色活动,邀请青少年学生对该遗址出土的旧石器时代 人类活动的文物进行模拟发掘。这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仿制文物是 ①头盖骨化石 ②打制石器 B.①②④ ③穿孔骨针 C.①③④ ④骨耜 A.①②③ D.②③④ 2.有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镶嵌绿松石的铜牌(右图)具有两个重要特征。一是海纳百川,它吸收了山东 龙山、山西陶寺、湖北石家河等不同区域的文化因素。二是强势辐射,其作为“核心文化”又输出、影响到 甘肃、四川、内蒙古等地。该学者试图论证该文物 A.反映出夏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 B.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C.标志我国开始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D.折射出中华文明具有多元一体特征 3.右图为上海博物馆藏商鞅方升。其上刻有两段跨越 100 多年的铭文。早一段铭文提到秦孝公十八年,时 任大良造的商鞅监制并颁行了这件标准量器。后一段加刻的铭文提到秦王政廿六年(即公元前 221 年),秦始 皇命令丞相将该标准量制推行至全国。根据以上信息,我们可以获知该 方升 ①印证了统一度量衡的措施 ③最早应铸造于秦始皇时期 ②是涉及商鞅变法的实物史料 ④可用于研究商鞅变法的影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第1页/共9页 4.张乃翥(zhù)先生研究指出,作为鲜卑贵族阶层一种文化生活的遗迹,龙门石窟供养人(此指鲜卑贵族)造 像中的人物服饰无疑显示了拓跋王族迁都洛阳之后,其服饰规范业已采用了汉民族传统的式样。以上材料 中,服饰式样的变化缘于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晋武帝统一全国 D.北魏孝文帝改革 5.右图为纪念祖冲之及其计算出的圆周率的邮票。图中圆及其内的正多边形代表了祖冲之借鉴自三国时期 刘徽的计算方法“割圆术”,下侧的横竖短棍代表了其借助的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以上邮票信息可以 帮助我们了解 A.祖冲之的机械制造成就 B.祖冲之的成就传入日本 C.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 D.外来文化的冲击与融合 6.成语“一衣带水”出自《南史》。在出兵南下灭掉陈朝前,隋文帝说:“我为百姓父母,岂可限一衣带水不 拯之乎?”之后,隋文帝于 589 年 A.建立隋朝 B.统一全国 C.三次征讨辽东 D.派人三赴流求 7.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它是世界上最长的、最古老的人工水道,也是工业革命前规模最大、范围最广的 工程项目,它促进了中国南北物资的交流和领土的统一管辖,反映出中国人民高超的智慧、决心和勇气, 以及东方文明在水利技术和管理能力方面的杰出成就。“它”是 A.灵渠 B.长城 C.大运河 D.丝绸之路 8.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反映出唐太宗的治国思想是 A.以民为本,仁政爱民 C.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B.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D.开放包容,兼收并蓄 9.初步学会依靠可信史料了解和认识历史是历史课程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以下是一位同学查找的两段史 料,由此他希望了解 出处 杜佑《通典》卷七 杜甫《忆昔》 自贞观以后,太宗励精为理。至(贞观)八年、九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史料 年,频至丰稔,米斗四五钱,马牛布野,外户动则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数月不闭。至(贞观)十五年,米每斗值两钱。 A.“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 C.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B.民族交往与交融 D.开放的社会风气 10.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指出:“五代诸镇节度使,未有不用勋臣武将者……五代之乱,朝廷威令不行, 藩帅劫财之风,甚于盗贼,强夺枉杀,无复人理。”这段材料反映出 A.唐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B.安史之乱后唐朝由盛转衰 第2页/共9页 C.五代时期武将掌权的危害 D.宋初实现中原和南方统一 11.宋朝文臣士大夫长期处于政治中心,不仅具备“舍我其谁”的自信,还拥有相当的优越感。这主要是因为 宋朝 A.全国浓厚的读书风气 C.科技发达和文化昌盛 B.社会文化素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