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基础心理学知识纲要.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基础心理学知识
一、
◎没有神经系统的动物也没有心理,只有有了神经系统的动物才有了心理。
◎心理是大脑活动的结果,不是大脑活动的产品。是主观的,而不是物质的。
◎希波克拉底把人分为四种类型,盖伦提出了气质这个概念。
◎1879年德国冯特在莱比锡大学建世界上第—个心理学实验室,科学心理学诞生
◎构造心理学派的创始人冯特和他的学生铁钦纳。主张用实验内省的方法,从意识经验的构造来说明整个人的心理。冯特的内省法,统觉学说和情感三维说(情感包括愉快和不愉快、兴奋和沉静、紧张和松弛三个维度)。
◎实验法:由实验者选择用来引起被试心理或行为变化的刺激变量叫自变量;由自变量引起的被试者心理和行为的变化叫因变量。实验者还要控制除自变量之外的—切能够对被试者的心理或行为产生影响的客观条件,这些条件叫做无关的额外变量。
◎外周神经系统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它包括由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组成的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自主神经又叫植物神经,不受意识支配,与情绪有密切的关系。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干(脑干网状结构是睡眠与觉醒的神经结构)包括延脑(有支配呼吸和心跳的中枢)、桥脑(联系大脑与小脑)和中脑(有瞳孔反射和眼动的中枢)三部分,
◎颞叶听觉,枕叶视觉。把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叫做布洛卡区。布洛卡的发现已经证明了左半球的言语优势
◎内分泌系统由垂体腺、甲状、胸、胰、肾上、生殖六腺组成,受自主神经支配
◎反射是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完成的,条件反射既是生理现象,也是心理现象。
◎把大脑皮层对刺激的定型系统所形成的反应定型系统叫做动力定型。动力定型是人的习惯的生理基础
◎华生认为研究行为的任务,在于查明刺激与反应(即S—R)之间的规律性关系,就可预测行为,并通过控制环境去塑造人的心理和行为。是—种典型的环境决定论。他的一段名言是环境决定论和教育万能论观点的典型写照:“给我12个
◎格式塔心理学:德国魏特海墨、克勒和科夫卡认为,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相加,意识经验也不等于感觉和感情等元素的集合,行为也不等于反射弧的集合。反对把心理现象分解为元素,主张从整体上来研究心理现象,建立完形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学派始创于杜威,它是在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和詹姆士实用主义思想的推动下建立起来的。心理学应该研究心理在适应环境中的机能作用。
◎弗洛伊德认为,侵犯的原因用本能论解释:人的性本能是个体行为的原动力,性本能遵循快乐原则,而自我保存本能使人趋利避害、适应环境。侵犯是性本能的部分。后来,他修正了自己的观点,认为人有生本能与死本能两种对立的基本本能。解释异常心理现象,从两个基本命题出发:心理过程主要是潜意识的,性的冲动是神经症和精神病的重要起因。依据上述两个命题,弗洛伊德又推演出以下判断:1.心理发展动力,是性本能和营养本能的复合体。2.人类的生物本能称为“力比多”;“力比多”在幼年期驱动人的性心理发展,自出生起到发展结束。关于心理发展 :①口欲期(0—1岁左右)②肛欲期(1—3岁)③生殖器期(3—5岁)④潜伏期(5—12岁)⑤生殖期(12岁以后)。3.人的心理结构由潜意识、前意识和意识构成;与此相对应的人格则由本我、自我和超我构成。潜意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深层结构,包含人的本能冲动,以及出生以后被压抑的人的欲望。前意识是介于潜意识和意识之间的一部分;4.“本我”是按“快乐原则”活动,“自我”是按“现实原则”活动,“超我”是按“道德原则”活动。5.人们为了防止冲突引起焦虑,具有防止焦虑的能力,这种能力叫做“防御机制”。
◎弗洛伊德关于适应问题:①若不能宣泄,就可以形成神经症焦虑。焦虑是弗洛伊德确立适应观点的重要概念。焦虑是冲突引起的结果,具有特殊的功能,它能唤醒自我警惕,并去发现已经存在的内部或外部的危险。②自我防御:认知如何影响情绪症状。防御机制包括压抑、投射、置换、反向、合理化、升华、转移
◎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提出,应关心人的价值与尊严,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由于行为主义和精神分析是近代心理学两大传统流派,人本主义心理学又与他们有明显的分歧,因此在西方,人本主义心理学被称为心理学的第三势力
◎ 布洛卡发现左半球的言语优势,人们把左半球主管言语的区域叫做布洛卡区。美国神经心理学家罗杰·斯佩里做了“割裂脑”的实验
◎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叫感受性;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叫差别阈限,又叫最小可觉差,其英文缩写为j.n.d。
◎韦伯定律即差别感觉阈限定律:差别阈限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原来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但差别阈限和原来刺激强度的比例却是—个常数。用公式表示就是△I/I=K。△I是差别阈限;I是原来的刺激强度;K就是—个常数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