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doc

发布:2017-04-26约4.51千字共4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培优教育 年级(上)科学第三章单元测试(1) 一.选择题 1.某人在一次车祸后,行走很难保持平衡,但听力仍然很好,则被损坏的器官结构可能是 A.大脑和耳蜗 B.大脑和半规管 C.小脑和耳蜗 D.小脑和半规管 2.一只小狗出现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等症状,其原因是 A.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甲状腺激素缺乏 D.生长激素缺乏 3.生活在阴湿环境中的植物,叶片一般大而薄,其主要的适应对象是( ) A.充分利用阳光 B.减少阳光照射 C.低温 D.潮湿的环境 4.下列有关动物“本能”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本能是动物出生后头几天学得的行为 B.本能是先天获得的,不学而会的行为 C.有些本能行为要在动物发育到一定阶段时才能形成 D.有些本能行为与后天的学习有一定的联系 5.夏季,在高温环境中作业的工人一??要多喝些( ) A.白开水 B.淡的盐开水 C.冰糖水 D.酒精饮料 6.用针刺某人的脚趾皮肤时有痛觉,但不能发生缩腿反射,这可能是由于 ( ) A.脊髓下段发出的运动神经纤维受损 B.脊髓灰质后角内感觉神经元受损 C.脊髓白质内传导束受损 D.脊神经节内感觉神经元受损. 7.甲亢病人情绪容易激动,其原因是甲状腺激素能够( ) A.促进新陈代谢 B.促进生长发育 C.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D.压迫神经 8.小麦在灌浆时若天气阴雨连绵会造成减产,而在阴湿的气候条件下却有利于人参和三七的生长。在这里起决定作用的生态因素是 ( ) A.阳光 B.水分 C.温度 D.土壤 9.大多数生物群落在空间上有垂直分层现象,称为群落的垂直结构。引起森林群落中植物和动物垂直分层现象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 A.温度,食物 B.温度,光照 C.温度,湿度 D.光照,食物 10.猫头鹰有白天休息而晚上觅食的生活习性,这种现象是生物对环境( )刺激作出的反应。 A.温度 B.水分 C.阳光 D.酸碱度 11.下列各项神经活动中,不是通过后天学习获得的是( ) A.听到开饭铃响就分泌唾液 B.突然看见一只苍蝇飞到眼前,就会眨眼睛 C.学生听到铃声就进入教室 D.骑车人看到红灯就停止前进 12.发热对人体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不利的一面。下面对发热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发热时白细胞增多,肝脏的解毒能力增强 B.在许多疾病中,发热往往预示人体有良好的生理反应能力 C.一定限度内的发热对人体有益 D.体温升高使病人心率增加,从而增加消耗人体大量的物质和能量 13.现有A、B两种哺乳动物,其体重和年龄都相似,将它们各取5只,分别关在环境条件相同的饲养槽里,每天各饲喂100克大麦种子,但不给饮用水,结果A动物生活了6天后死亡,B动物生活了10天后死亡。下列解释没有说服力的是 ( ) A.生物体内有机物代谢所产生的水维持了细胞暂时缺水的需要 B.A动物可能活动量大,消耗水分多(如出汗多),容易缺水先死亡 C.在正常情况下,B动物的寿命就比A动物的寿命长 D.B动物原生活在沙漠地区,A动物原生活在热带雨林中,前者比后者更能忍受缺水环境 14.在燕麦胚芽鞘的顶端套上一个不透光的锡箔小帽,然后在暗室中从右侧照光,结果胚芽鞘将( ) A.向左弯曲生长 B.向右弯曲生长 C.直立生长 D.不生长也不弯曲 15.下列现象属于反射活动的是( ) A.草履虫游向食物 B.植物的根向水生长 C.鱼游向食物 D.白细胞吞噬病菌 16.在学习过程中,多接触大自然和社会,给我们带来的好处是( ) A.可以使大脑皮层各个部分得到交替活动和休息 B.有利于更多地使用大脑 C.有利于开阔眼界,增长智慧 D.以上三项都对 17.在初冬季节,寒带地区的哺乳动物都会换上一身厚重的冬装,以抵御冬季的严寒。动物这种厚重的体毛能防御严寒的原因是 ( ) A.能减少热的传导和辐射 B.能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C.能减少热的对流和辐射 D.能减少热的对流和传导 18. 小儿麻痹症患者常见下肢肌肉萎缩,主要是由于 ( ) A.缺乏锻炼 B.下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