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盐基础知识之沉积模式读书笔记.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大 纲 1.前言(碳酸盐岩沉积环境) 2.前人关于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划分 3.碳酸盐岩台地类型划分 4.个人小结 前言 碳酸盐岩的沉积环境:海洋、湖泊、地下水、泉水、土壤、洞穴以及沙丘。但主要是海洋环境中。 其主要决定因素:温度、清洁度、深度(最重要)。一般温暖、清洁。透光的浅水海洋环境是理想的沉积环境。就地理而言,主要在南北纬30度的温暖浅海带。如:加勒比海大巴哈滩、波斯湾中国南海诸岛。南北纬40度则为深海盆地底部浮游生物碳酸盐岩沉积 碳酸盐岩沉积物受水能控制。沉积物以生物成因为主。 碳酸盐岩沉积相模式 拉波特与欧文对比 杨与欧文对比 台地类型划分 发育背景:克拉通盆地、已停止活动的裂陷槽、弧后盆地及前陆盆地中。 影响条件:大地构造背景和相对海平面的变化。 个 人 小 结 1.从欧文、拉波特、杨等以及威尔逊等人对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划分来看,背景均为浅海相中的陆表海环境下的相序。能量的变化均为三段式:低能---高能---低能。 2.对于碳酸盐台地主要类型中以陆表海型在克拉通盆地内常见,为今后研究重点。 3.威尔逊模式是比较成熟的划分。可作为今后划分碳酸盐岩沉积相的参考。 * 碳酸盐岩基础知识 类型:读书笔记 肖的浅海两种划分: 浅海 陆表海 陆缘海 定义:又称内陆海、陆内海、大陆海等。主要是位于大陆内部或 陆棚内部的低坡度、范围广,很浅的海。 特征:低坡度、范围广、很浅。 定义:又称大陆边缘海。指位于大陆边缘或陆棚边缘的、坡度较大 的、范围小的,深度较大的浅海。 特征:坡度大、范围小、深度较大(200-350m) 例子:中国西南地区的古生代及早中生代海洋、华北早古生代浅海。 例子:中国东部黄海、东海及南海均属陆缘海 一般认为:陆棚的边缘在200m等深线附近。以坡折为界,将陆棚和陆坡分开。坡折以 下为陆坡。以上为陆棚。陆棚边缘或大陆的浅海为陆缘海。内部的浅海为陆表海。我们 现在看到的浅海大都是陆缘海。 深 海 陆 坡 陆 缘 海 坡 折 陆表海 陆 棚 陆表海与陆缘海示意图 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划分之欧文 贡献:提出陆表海清水沉积作用的概念、相带模式。 清水指没有河流带入淡水,海水中泥质等陆源物质少,很清洁,在沉积过程中,雨水和河 水的影响小。清水沉积作用:指在没有或很少有陆源物质流入的陆表海环境中的碳酸盐沉 积作用。 根据陆表海的水动力条件,潮汐和波浪作用的能量划分三个带:远离海岸X带、稍近海岸 Y带、靠近海岸Z带。旋回性发育。 X 带远海岸 Y带稍近海岸 Z带近海岸 低能带 高能带 低能带 波浪开始冲击海底点 波浪潮汐能量消耗点 陆地边缘 深 浅 X带:浪基面之下。一般很少受扰动(除海流干扰)。低能带。以灰泥沉积为主。沉积物来自Y带。水平层理发育。沉积物厚度不大。岩石是有利的生油岩。 Y带:为波浪开始冲击海底的地点开始,向滨岸方向延伸直到波浪和潮汐的能量消耗为止。波浪潮汐活跃,阳光充足,水浅,沉积物、生物成因,造礁生物发育。生物屑灰岩、鲕粒灰岩、内碎屑灰岩。交错层理。为储集层。 Z带:向岸方向至滨岸。水浅。局部风暴。炎热干燥,水流停滞。白云岩及各类盐矿物沉积。主要有:泥晶石灰岩、泥晶白云岩以及蒸发岩,干裂,冲沟,鸟眼。 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划分之拉波特 潮下带 潮间带 潮上带 低能带 高能带 低能带 平均低潮面 平均高潮面 陆地边缘 深 浅 以纽约州下泥盆统碳酸盐岩,根据岩性和古生物特征,以潮汐作用带为主要标志。划分: 潮上带、潮间带和潮下带。 潮下带上带 潮下带下带 潮上带:平均高潮面以上地带。岩性以泥---粉晶白云岩,白云质泥质灰岩。沉积构造:纹 理,藻纹层、干裂、鸟眼。 潮间带:平均高潮面与平均低潮面之间地带。岩石:薄层不含化石的球粒泥晶灰岩。含冲刷 干裂等。化石数量丰富。堆积杂乱。 潮下带:平均低潮面之下。呈厚层至块状球粒泥晶灰岩。含各种生物屑灰岩,礁石灰岩。 又分为:潮下带上带高能环境是礁、滩发育和潮下带上带低能,泥晶石灰岩发育。 X带 Y带 Z带 欧文 潮下带下部 潮下带上部 潮上带、潮间带 拉波特 碳酸盐岩沉积相带划分之杨等 潮下带 潮间带 潮上带 低能带 高能带 低能带 平均低潮面 平均高潮面 陆地边缘 深 浅 局限潮下带 开阔潮下带 以阿肯色的奥陶系碳酸盐岩,根据岩性和古生物特征,以潮汐作用带为主要标志。划分: 潮上带、潮间带和局限潮下带、开阔潮下带。 潮上带:平均高潮面以上的向岸延伸的广阔平原。岩性以白云岩、白云质泥晶灰岩、球粒泥 晶石灰岩等。沉积构造:干裂、鸟眼等。生物化石少。藻席。 潮间带:平均高潮面和平均低潮面之间。可分为:潮间带上部和潮间带下部两个带。上部: 藻席发育。垂直虫孔。下带:内碎屑灰岩、生物屑灰岩,柱状叠层石。水平虫孔 局限潮下带:低能环境。岩性主要有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