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应急管理.docx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
安全生产应急管理
一、应急管理基本概念
事故应急管理的过程主要包括预防、 预 备、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尽管在实际工作 中,这些阶段往往存在重叠现象,但是每一 个阶段都有单独的目标, 并且成为下一阶段 内容的一部份。 事故应急管理四个阶段的具 体内容如下:
1.应急预防
应急预防就是为了预防、 控制和消除事 故对人类生命、 财产和环境的危害所采取的 各种行动。如制定安全法律、法规、安全规 划、强化安全管理、安全技术标准和规范、 对泛博社会成员进行应急宣传与教育等。
2.应急准备
应急准备主要是指在事故发生之前, 所 采取的行动。 目的是应对事故发生而提高应
2
急行动能力及推进有效的响应工作。 应急准 备是应急预案制定下的结果, 明确所需应急 组织其职责权限、 应急队伍的建设和人员培 训、应急物资的准备、预案的演习、签订互 助协议等。
3.应急响应
应急响应是在事故发生前及发生期间 和发生后所采取的行动。目的通过发挥预 警、疏散、搜寻和营救以及提供医疗服务等 应急活动, 保护生命财产安全, 使人员伤亡、 财产损失、环境破坏等减小到最小程度,并 有利于恢复。
4.应急恢复
应急恢复就是使生产、 生活尽快恢复到 正常状态或者得到进一步改善所采取的行动。 恢复工作应在事故发生后即将进行的, 它首 先使事故影响地区恢复最基本的功能, 然后 继续努力使整个地区全面恢复正常状态。 要
3
即将开展的应急恢复工作包括事故损失评 估、废墟清理、生活用品的供应等。
二、应急预案基本概念
应急预案又称应急计划, 是针对可能的 重大事故(件)或者灾害,为保证迅速、有序、 有效地开展应急与救援行动、 降低事故损失 而预先制定的有关计划或者方案。 它是在辨识 和评估潜在的重大危(wei)险、事故类型、发生的 可能性及发生过程、 事故后果及影响严重程 度的基础上, 对应急机构职责、 人员、 技术、 装备、设施(设备)、物资、救援行动及其指 挥与协调等方面预先作出的具体安排。 应急 预案明确了在突发事故发生之前、 发生过程 中以及刚刚结束之后, 谁负责做什么,何时 做,以及相应的策略和资源准备等。
预案的分类有多种方法。 如按行政区域 划分为国家级、省级、市级、区(县)和企业 预案,按时间特征可划分为常备预案和暂时 预案(如偶尔组织的大型集会等),按事故灾
4
害或者紧急情况的类型可划分为 自然灾害、 事 故灾难、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突发社会安全 事件等预案。 而最适合城市组织预案文件体 系的分类方法, 是按预案的合用对象范围划 分为综合预案、 专项预案和现场预案三个层 次的预案以及单项预案, 以保证预案文件体 系的层次清晰和开放性。
三、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和特点
(一)基本任务
1、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保 护其他人员;
2、控制事态, 对危害进行检验、 监测;
3、消除危害后果,做好现场恢复 ;
4、查清事故原因,评估危害程度。
(二)事故应急救援的特点与要求
1、不确定性和突发性;
2、应急活动的复杂性;
5
3、后果易猝变、激化和放大。 要求: 迅速、准确、有效。
四、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 17 号)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已经 2022 年 3 月 20 日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 局局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发布,自 2022 年 5 月 1 日起施行。
局长 骆琳 二○○九年四月一日
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规范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 案的管理,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增强应急预 案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依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 《中华人民
6
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和国务院有关规定, 制 定本办法。
第二条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以下简 称应急预案)的编制、评审、发布、备案、 培训、演练和修订等工作,合用本办法。
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另有规定的, 依照其规定。
第三条应急预案的管理遵循综合协调、 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为主的原则。
第四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负 责应急预案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 国务院其 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按照 各自的职责负责本行业、 本领域内应急预案 的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 监督管理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应急预案 的综合协调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其他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
7
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负责辖区内本行业、本 领域应急预案的管理工作。
第二章应急预案的编制
第五条应急预案的编制应当符合下列基 本要求:
(一) 符合有关法律、 法规、 规章和标准 的规定;
(二) 结合本地区、 本部门、 本单位的安 全生产实际情况;
(三) 结合本地区、 本部门、 本单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