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机械加工精度1详解.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章目录 7.1.1 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7.1 机械加工精度的基本概念 一、加工精度与加工误差: 1、加工精度: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与理想几何参数相符合的程度。符合程度越高,则加工精度越高。 2、加工误差: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几何参数对理想参数的偏离程度称加工误差。 “加工误差”与“加工精度”只是评定零件几何参数准确程度的两种不同的提法,在实际生产中都是控制加工误差来保证加工精度的。 二、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 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一般有两种,一种是因素分析法,一种是统计分析法。 1、因素分析法:通过分析计算或实验、测试等方 7.1.2 研究加工精度的方法: 方法,研究某一确定因素对加工精度的影响。一般不考虑其它因素的同时作用,主要是分析各项误差单独的变化规律。 2、统计分析法:是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对生产中一批工件的实测结果进行数据处理,用以控制工艺过程的正常进行。主要研究各项误差的综合变化规律,适用于大批、大量的生产中。 研究加工精度的目的是:弄清影响加工精度的各种因素及其存在规律,从而找出减小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的途径。 7.2.1 加工误差的来源 §7.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一、加工误差的来源 在讲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以前,我们首先讲加工误差的来源 1、工艺系统、原始误差: 在机械加工中,零件的加工精度归结到一点,即取决于工件与刀具在切削过程中相互位置关系,而工件和刀具又安装在夹具、机床上,并受到夹具和机床的约束,因此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系统——称工艺系统。 加工精度问题也就涉及到工艺系统的精度问题,工艺系统的种种误差,会以不同程度反映为加工误差,因此,把工艺系统误差称为原始误差。 2、加工误差的来源: 7.2.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1)安装工件:定位误差和夹紧误差, 合称安装误差。 (2)调整:包括安装工件前后对机床的调整,传动链调整、夹具在机床上的位置调整、刀具调整(对刀)、这就出现了调整误差 1)工艺系统静误差:机床、刀具、夹具在加工之前本来就有的制造误差称为工艺系统静误差。 2)工艺系统动误差:进行加工时,工艺系统会因受力变形、热变形,刀具磨损等原始误差影响加工精度,把这种在切削过程中产生的原始误差称称为工艺系统动误差。 3、原始误差的种类: 7.2.2 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机床误差 二、影响加工精度的因素 (一) 原理误差:(理论误差): 在加工过程中,由于采用了近似的加工运动方式、近 似的刀具形状或近似的传动方式而产生的加工误差称为原理误差。 (二)机床误差 机床误差包括三个方面:机床本身的制造误差、磨损和安装误差。机床误差中对加工精度影响较大的是:主轴的回转误差,导轨误差的传动链误差。 1、主轴的回转误差: (1)主轴回转误差的概念: 机床主轴是工件或刀具的位置基准,它的误差直接影响着工件的加工精度,因此主轴应有较高的回转精度。理论上机床主轴的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即它的瞬时速度为零,而实际中,主轴各部件存在着各种误差,如主轴轴颈圆度、同轴度误差,轴承本身误差,轴承间的同轴度误差等等,这就使 导轨误差 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理想回转轴线会存在偏差,这种偏差变动量称主轴的回转误差。 (2)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理论上机床主轴回转时,回转轴线的空间位置是固定不变的,即它的瞬时速度为零。而实际主轴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影响因素,使主轴回转轴线的位置发生变化。将主轴实际回转轴线对理想回转轴线漂移在误差敏感方向上的最大变动量称为主轴回转误差。 为了研究分析问题,把主轴的回转误差分解为:径向跳动、轴向窜动、角度摆动误差来讨论。 导轨误差 主轴回转误差可分为如图7.3所示的三种基本类型:观看动画 (2)主轴回转误差对加工精度的影响 导轨误差 2、导轨误差 机床导轨即是装配各部件的基准件,又是保证刀具和工件之间的导向精度的导向件,因此,导轨误差对加工精度有直接影响。 (1)导轨在垂平面的直线度误差观看动画 导轨在垂平面的直线度误差在卧式车床或外圆磨床上由于不是加工误差的敏感方向,可忽略不计;而在平面磨床、龙门刨床上则直接反映到被加工的零件上。 传动链误差 (2)导轨在水平面的直线度误差: 传动链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