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湖州港发展与建设的几点设想.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加快推进湖州港发展与建设的几点设想
湖州市港航管理局章宇强
和谐社会,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孜孜以求的一个伟大梦想,是人类永恒的生命主题和价值追求,在今天追求和平发展与和谐的世界体系中,具有无法估量的价值,也是十六届六中全会确定的新时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作为当前和今后事关我现代化建设全局的主题,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有效的手段。
湖州港是全国内河主要港口之一。近年来,随着湖州市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发展,湖州港货物吞吐量迅速增长,2005年全港货物吞吐量达到1亿多吨,是浙江省吞吐量最大的内河港口,在湖州市及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综合运输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据规划,湖州港近期的发展方向将以能源、建筑原材料等大宗散货运输为主,并积极发展集装箱、件杂货和旅游客运,逐步发展成为具有装卸存储、中转换装、临港工业、现代物流、旅游客运等功能的综合性港口。
但由于长期以来一直存在着重运输、轻港口的现象,全市港口码头多、散、乱的现象较为普遍,设备也比较简陋,生产效率比较低,规模小、档次低。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的实施,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内河航道条件的不断改善、运输结构的调整,以及现代物流业的兴起,港口发展、港口管理相对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站在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用科学的发展观,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按照《湖州港总体规划》的要求,加快湖州港口业发展与建设,这对于湖州经济“接轨大上海、融入长三角”,实现在杭宁城市带中间率先崛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湖州港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港口现状
截止2007年底,全市内河港口拥有码头单位580家,总延长59406米,泊位数1473个,其中:专业化码头泊位569个,约占39%。专业化码头除矿石泊位外,集装箱、粮食、油品、煤碳等泊位的比重较小,其码头泊位数分别为2个、43个、64个和116个,四类专业化码头泊位数仅占总泊位数的15%。完成货物吞吐量11155万吨,其总量仅次于现排名全国十大内河港口前两位的南京港、苏州港。
从进出港吞吐量分析来看,出港吞吐量占87%,进港吞吐量占13%;出港吞吐量以矿建材料、水泥、非金属矿石为主,进港吞吐量以煤炭、成品油等能源物资为主。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社会公用码头少,港口发展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程度低。全市580个码头单位,96%是货主专用码头,公用码头仅为4%,尤其是集装箱、粮食、油品、煤炭等专业化的码头泊位数量少,仅占湖州港所有码头泊位总数的15%。货主码头作为企业生产经营的附属设施,往往投资少、档次低,码头规模小,装卸设备落后,大多采用船-码头吊-堆场的简单装卸工艺流程。从业人员素质低,管理水平差、港口生产效率不高。有相当一部分码头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港口码头,码头设施建设没有相应的等级标准和技术要求,这与现代港口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经营的要求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全市1473个泊位中,乱占岸线、乱建码头的现象时有发生,散、小、乱现象十分突出,靠泊能力在300吨级以下的占到总数的80%,泊位年通过能力10万吨以下的占67%,50万吨以上的仅为4%,低水平的重复建设,浪费了宝贵的岸线资源。
2、内河集装箱运输发展缓慢,与运输需求不相适应。集装箱运输以其装卸效率高、货物运送安全便捷、实现门到门交货等优点,受到货主的亲睐,并得到快速发展,成为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近年来,湖州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进出口贸易总量逐年上升,安吉的竹制品、转椅,德清、南浔的木地板,以及丝绸、服装,成为出口的主导产品,集装箱标箱量大幅增加,仅安吉县年出口商品就达8万标箱,但大多通过陆上运输送达上海等国际枢纽港。
湖州的内河集装箱运输相对起步较晚,2003年8月,湖州开通了至上海的集装箱内支线运输,实现了集装箱运输零的突破。目前还只有湖州铁水中转港和南浔安达物流2个集装箱装卸作业码头,吞吐量也十分有限,2004年完成2358TEU,2005年完成2950TEU。
据测算,湖州至上海的集装箱运输,水运与陆运相比,每个标箱至少可以节约400元,水运的优势非常明显,主要是港口资源没有得到充分重视,相关政策措施不配套,现代物流企业少。适应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州的内河集装箱运输亟待培育发展。
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快推进港口发展。
最近几年,全市货物吞吐总量增长迅猛,一年上一个台阶,但内河港口总体面貌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只有量的变化,而没有质的提升,港区内的码头建设和经营主体散、乱、弱、小现象仍然十分突出。根据《湖州港总体规划》,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针对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积极创造条件,加快港口发展。
(一)、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开展码头整合。港口资源的整合必须以码头的整治为前提,要深入宣传贯彻《港口法》,以核发《港口经营许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