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IPO抑价三大假说的实证检验的开题报告.docx

发布:2023-12-01约小于1千字共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IPO抑价三大假说的实证检验的开题报告 题目:IPO抑价三大假说的实证检验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是指初次公开发行股票,是公司从私人所有权向公众募集资金的过程。IPO抑价是指IPO定价低于IPO首日市场价格的现象。在此情况下,公司发行的股票能够迅速在市场上流通,降低了信息不对称的发生,也提高了公司发行后的市场认知度。同时,IPO抑价也可以为初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带来更多的投资者和投资机会。因此,研究IPO抑价的成因和影响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理论意义。 目前,有关IPO抑价的涉及因素和影响假说包括三种: 1. 承销商压力假说——承销商为了确保市场认可IPO发行价,会故意将IPO发行价低于市场预期价格,从而降低IPO发行风险。 2. 发行公司抑价假说——公司为了吸引投资者参与,故意将发行价设定低于市场预期价格。 3. 投资者风险规避假说——投资者犹豫是否要购买新股,由于其流通时间受到限制,因此公司必须将发行价格定低以减轻投资者风险。 以上三种假说的论点有着各自不同的依据和论据,但在现实中,IPO抑价具体成因的探讨和实证研究还相对较少。因此,本文旨在对三大IPO抑价假说的有效性进行实证检验,期望对研究IPO定价和市场效率等问题提供经验性的支持。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文将对近年来A股市场上进行的IPO发行进行实证检验,并对三种IPO抑价假说(承销商压力假说、发行公司抑价假说和投资者风险规避假说)进行比较分析。 具体研究内容如下: 1. 利用样本数据,总结不同IPO定价方式(包括定价规则、承销方式、IPO发行市场、主承销商等)的特征和影响因素; 2. 对三种IPO抑价假说分别提出实证检验模型,并利用OLS回归和二元Probit模型分析它们对IPO抑价的影响; 3. 对实证检验结果进行分析和比较,并总结不同假说的优缺点及对IPO市场治理和投资者保护的启示。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 通过对三种IPO抑价假说的实证检验,本文预计可以对IPO抑价现象的成因做出更加准确的解释,为市场监管和投资者促进IPO市场的合理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与此同时,本研究提出的方法和理论也有着一定的理论启示效应,可以为IPO定价和市场有效性等热点问题的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和方法。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