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神经生物学课件chapter5.ppt

发布:2018-05-13约8.92千字共10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五章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一.视觉 二.听觉 三.味觉和嗅觉 四.躯体感觉和痛觉 五.平衡觉和本体感觉 六.内脏感觉 一.视觉 1.视觉器官及视觉传导路: 2.光感受器及其换能机制 3.视网膜内的信息处理 4.外侧膝状体的功能 5.视觉皮层 眼球的结构 眼球壁:外膜:包括角膜和巩膜 中膜:包括虹膜,睫状体和脉络膜 内膜:包括视网膜的盲部和视部 (黄斑,中央凹,视神经盘) 内容物: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视觉传导路 二.听觉 (一)听觉器官及听觉传导路 (二)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三)听神经纤维发放的频率和时间特性 (四)各级中枢对听觉信息的处理 (一)听觉器官及听觉传导路 1. 听觉器官 外耳 中耳 内耳 2.声波在耳内的传导途径 2.声波在耳内的传导途径 A.正常情况下,声波在耳内的主要传导途径:(气体传导) 声波 外耳门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前庭窗 前庭阶外淋巴 蜗孔 前庭膜 蜗管内淋巴 基底膜 ? 螺旋器 毛细胞兴奋 蜗窗 鼓阶 声波在耳内的传导途径 B.正常情况下,声波在耳内的非主要传导途径(骨传导): 声波 颅骨 前庭阶或鼓阶外淋巴 螺旋器 蜗管内淋巴 C.非正常情况下(鼓膜受损时),声波在耳内的传导途径: 声波 外耳门 外耳道 中耳鼓室 螺旋器 基底膜 鼓阶 蜗窗 3.听觉传导路 声波 螺旋器的毛细胞 听神经 蜗神经背、腹核 双侧外侧丘系 颞横回 听辐射 内侧膝状体 (二)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1.感受器对声音的感受: 1)音频(音调) 解释内耳对频率分析的学说--------位置共振学说 A.共振学说:解剖发现内耳基底膜上有24000条 纤维,每一条纤维与特定的频率共振,进而使临 近相应毛细胞兴奋,不同部位的纤维共振时,形 成对不同的音频信号分析。 (二)听觉器官对声音的感受和分析 B.行波学说:当声音振动→中耳听骨链振动 →卵圆窗振动→前庭阶外淋巴+基底膜上下振 动,以行波方式从蜗底向蜗顶传播,同时振幅 也逐渐加大,到基底膜的某一部位,振幅达到最 大,以后则很快衰减。基底膜的最大振幅区为 兴奋区,该部位的毛细胞受到刺激而兴奋,从而 引起不同音调的感觉。蜗底的基底膜窄与高频信号共振,蜗顶的基底膜宽与低频信号共振。 1.内耳对音频(音调)的辩别: (三)听神经纤维发放的频率和时间特性 锁相排放(发放):低频时,神经纤维在每一个声波周期,同步发放一次,高频时,则每隔几个周期发放一次,相隔周期数固定发放的时间与声波周期固定相位相应,称为锁相排放。 (四)各级中枢对听觉信息的处理 1.通过对输入信息的反复采样和统计处理来提高分辨率。 2.通过检测和比较复杂声中多种同步的参数变化来提高分辨率。 三.味觉和嗅觉 (一)味觉: 1.味觉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 2.味觉传导路 (二)嗅觉: 1.嗅觉感受器的结构及功能 2.嗅觉传导路 3.味觉的感受 1) 酸味 舌两侧味蕾中味细胞膜上的受体 氢离子选择性阻断微绒毛顶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