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政治经济学课件14_60761.ppt

发布:2017-10-28约8.62千字共5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四章 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十四章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教学目标和要求:本章主要阐述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问题。具体阐述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体系和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进一步分析了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认识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战略,并为未来的经济发展指明正确的道路。 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教学重点:经济发展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教学难点:二元经济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 第十四章基本内容 第一节 经济发展 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第三节 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 第四节 地区经济和协调发展 第五节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第六节 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 第一节 经济发展 一、经济发展的内涵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1、经济发展:一般是指一国国家和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的经济、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它具体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经济数量的增长;二是经济结构的优化;三是经济质量的提高 2、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联系:经济增长是手段,经济发展是目的;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是经济增长的结果。 区别:经济增长的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数量的概念,经济发展的内涵较宽,是一个既包含数量又包含质量的概念。(有增长无发展不好) 二、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1、第一类是采用经济、社会、政治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标准来衡量,就是由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设计的综合指标体系和由世界银行设计的世界发展指标体系。主要包括:人均国民收入、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平均估计寿命、死亡率、识字率、就业率、人均热量、人均住房面积等经济、社会指标。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2、第二类指标体系是采用由美国海外发展委员会的莫里斯特的生活的物质质量指标。(简称PQLI指标)他用人们一岁时的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识字率三项指标组成一套简便的综合指数。 3、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提出的“社会指标”体系。该指标有人均GNP、社会结构、人口素质、生活质量是部分组成,分解为16项具体指标。(336页) 衡量经济发展的指标 上述衡量经济发展的各种综合指标,都不同程度的克服了传统的单一经济增长指标的局限性,增强从量于质的结合上全面反映福利水平,都把经济发展理解为人的自身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 三、影响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1、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人类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也是构成人类生成环境的基本要素。它包括:土地、矿产、森林、水等。 2、人口数量:人是生产者和消费者的统一,人口发展必须与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相适应。 3、科学技术 4、文化教育: 第二节 二元经济结构和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二元经济的含义: 1、二元经济是指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中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美国经济学家刘易斯提出:现代部门主要指工业部门,其特征是:工业和商品经济较发达、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和收入较高;传统部门是指农村农业部门,其特征是:以传统农业和手工业为主,以简单工具和手工劳动为基础,处于自给半自给状态,劳动生产率低。一个国家中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被称为二元经济结构。 二、二元经济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1、二元经济在经济成长的一定阶段上和一定限度内是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因而是有助于经济发展的。 2、二元经济的长期存在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一些消极影响。 二、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在传统农业部门的生产方式没有得到任何改造的情况下,通过政府投资和引进外资在一些沿海、沿江的大中城市建立起一些现代工业和第三产业,即现代经济部门。由于这些现代部门是从外部嵌进的,不是经济体系内部产生发育起来的。 这样就出现了两个按不同规律运行、劳动生产率和人均收入差距悬殊的产业部门同时并存的经济结构,一个是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另一个是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二元经济结构就这样形成了。 二、二元经济结构和经济发展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表现为二元经济的转化过程,即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传统经济的逐渐衰微,以现代工业为主体的现代经济日益增长,并最终取代传统经济的过程。 二元经济结构的发展、转化也就是通过以农业劳动力为主体的各种资源在产业间、区域间的重新配置,即农业劳动力转移实现的。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