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九年级下册语文《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pdf
《邹忌讽齐王纳谏》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重点文言词语的意义用法,疏通文意。
2.了解设喻说理、巧妙讽谏的论说技巧。
3.体会古代志士勇于谏言的精神古代明君从善如流的气度与明辨的智
慧。
【课时安排】2课时
【学习过程】
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刘向(约前77—前6),本名甦s(u),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
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代表作品有《新序》《说苑》《列女传》。另
撰有《别录》,为我国最早的目录学著作。《战国策》是刘向根据战国时期史
料整理编辑的。
2.作品介绍
《战国策》是一部战国时期的史料汇编,全书按东周、西周、秦国、齐国、
楚国、赵国、魏国、韩国、燕国、宋国、卫国、中山国依次分国编写,共33卷,
主要记述了战国时纵横家的政治主张策略,展示了战国时代的历史特点社会
风貌,是研究战国历史的重要典籍。
它是战国时代国别体史书。原有《国事》《国策》《短长》等不同名号,共
有33篇。西汉成帝时,刘向根据战国末年的纵横家著作整理编辑而成。记事上
起前453,下迄前209年,载录了战国时期各国政治、军事、外交各方面的历史,
着重记录了谋臣的策略言论。雄辩的论说,铺张的叙事,尖刻的讽刺,耐人寻
味的幽默,构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散文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
给后世散文辞赋的创作以重大影响。
3.解题
邹忌:战国时齐国相国。
讽:讽谏,用含蓄的话委婉地规劝。
齐威王:齐国国君,以善于纳谏用能,励志图强而名史册。
纳:接受。
谏:规劝国君、尊长等改正错误。
4.人物介绍
邹忌:齐国的谋臣,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以敢于进谏和善辩称。
据史载,一次邹忌听齐威王弹琴,他就藉谈论弹琴,阐述治国安民之道,齐威王
听后,大为赞赏,封他为齐相。而当时的淳于髡k[iln]不服,就向邹忌提出了关
于修身、处世、安民、用贤、治国五个难题,邹忌都能对答如流。辩论结束后,
淳于髡对他的仆人说,看来这个人破格重用的日子不会远了。时过一年,威王果
然封邹忌为成侯。邹忌不仅是一个能言善辩的雄辩家,而且是一个有远见的政治
家。
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
事,结果“百官荒废,诸侯并侵,国且危亡,在于旦暮”。齐威王爱隐语,谋士
淳于髡乃以隐语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
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此后,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
5.设喻说理
通过设置或借用一个寓言、故事或自然现象来说明一个抽象的道理,变深
奥为浅显,变复杂为简明,委婉而有较强的说服力。
设喻和比喻不同,设喻是说明事理的方法,用于论事说理;而比喻是一种修
辞手法,用于状物写景。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检测
1.掌握再列字音字形。zhdo
映丽()朝服衣冠()窥镜(kui)
谤讥(bdng)间进(jidn)期年j(i)朝于齐(ch
6o)
2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