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原创大学毕业论文) .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如何提高员工在企业中的归属感
——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例
目 录
一、绪论 2
二、组织归属感概述 2
(一)组织归属感概念解析 2
(二)组织归属感的作用 4
(三)组织归属感形成的心理机制 4
三、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组织归属感现状 5
(一)衡量指标选择 5
(二)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组织归属感现状 6
(三)问题的原因解析 7
四、提高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组织归属感的对策建议 9
(一)通过企业制度建设提高组织的归属感 9
(二)通过企业体制培养员工的企业归属感 10
参考文献 11
摘要: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能够使员工产生强烈的主人翁意识,提高员工的自觉性和生产效率,降低员工的流动性,因此企业应当重视员工归属感的培养和提高。但是,在中小型民营企业,管理者多数比较注重员工的生产效率而忽视人文关怀,员工往往感受不到来自企业的关怀,从而无论是工作效率还是员工流失率等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将中小民营企业的员工归属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相应的评价指标,探讨了民营企业员工归属感的现状,在因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员工归属感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归属感,工作满意度
一、绪论
虽然企业归属感是员工的一种心理状态,不可以用肉眼观察和直接进行分析,必须通过询问、测试等手段进行推测,但是现代心理学家和管理学家都普遍认同企业归属感的确存在于员工中间,并且对员工的工作主动性,流动性都有很大的影响。现代的学者对归属感的定义主要存在三方面的阐述,这在本文第一章中有较为详细的记述。在对员工企业归属感的外在表现方面,学者们的意见趋同,认为拥有企业归属感的员工对工作更具有主动性、流动性低、具有高创造性、高劳动生产率、高的自我技能提升意识,这一切综合的结果就会导致员工的高工作绩效,这些认识就为本论文提供了研究的对象,在第二章与第三章中,笔者都根据这些外在表现来寻找案例并进行案例分析。
结合以往工作经验和MBA的学习,笔者认为企业归属感是一种长久的激励,它与通常意义的激励不同,拥有企业归属感的员工能够从企业的出发点和自身的出发点结合考虑相关的问题,所以能够转变员工的被动劳动为主动劳动,这不仅仅有助于降低员工的流动性,而且有助于企业绩效的提高,所以对员工的企业归属感的培养是一个现代企业管理者不能忽视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以研究员工企业归属感的产生的原因,以及对员工企业归属感稳定的影响因素等为主要途径,最后归结到企业体制来探讨怎样培养企业归属感的问题。
二、组织归属感概述
(一)组织归属感概念解析
对于归属感的定义,目前学者们仍然没有得到统一的论断,主要存在下述四种理解:
(1)归属感是一种态度
上世纪80年代中叶,最早由美国西北大学商学院心理学家提出,认为归属感是指一个人对他所从事工作的态度,拥有归属感的员工会对工作保持积极的态度,表现为工作高度投入、主动性强、工作效率较高;反之员工则会对工作持消极的态度,如推卸责任,逃避承担更多工作。[1]
(2)归属感是寄托
1998年夏天美国密歇根大学的研究人员对31名严重抑郁症患者和379个社区学院的学生寄出问卷,问卷内容主要集中在心理上的归属感、个人的社会关系网和社会活动范围、冲突感、寂寞感等问题上.调查发现归属感不强的主要表现为:对自己从事的工作缺乏激情,责任感不强;社交圈子狭窄,朋友不多;业余生活单调,缺少兴趣爱好;不喜欢读书看报,不注重汲取各种知识营养;缺乏必要的体育锻炼。[2]所以他们总结的结论表明,归属感是一种寄托,更是一种社会角色的选择问题。
( 3) 2002年,我国学者武瑞杰基于人际关系分析得出结论,朋友之间的归属感是指希望对方只对自己有所付出,有别于一般朋友的用心或形式,自己也愿意强烈回馈,同时只属于两人的。
(4) 1986年斯坦弗大学心理学家研究表明,每个人都害怕孤独和寂寞,希望自己归属于某一个或多个群体,如有家庭,有工作单位,希望加入某个协会、某个团体,这样可以从中得到温暖,获得帮助和爱,从而消除或减少孤独和寂寞感,获得安全感。[3]而在更早的需要层次论模型中,也明确的表示,人类的需要当完成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的时候就会产生归属需要,也就是归属和爱的需要。
综合上述理解,可以将员工归属感归纳为员工对自己所在企业在思想上、感情上和心理上的认同和投入,愿意承担作为企业一员所涉及的各项责任和义务,并以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事业心努力工作。较高的员工归属感主要表现为以下特征:
(1)能够从企业和个人两方面考虑与企业有关的问题,从而趋向于做出对企业有利也对个人有利的行为,归结到工作中就是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换取更多的回报,工作中也能够减少残次品的数量。
(2)能够主动的从事生产活动,更趋向于结合自身的经验进行技术创新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3)能够遵守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