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宁陵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畜牧产业类项目实施方案.doc

发布:2017-11-15约1.42万字共2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宁陵县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肉牛产业 项目实施方案 一、畜牧业发展现状 宁陵县位于豫东平原,豫、鲁、苏、皖结合部,东与睢阳区、梁园区相邻,西与睢县相接,南与柘城交界,北与民权接壤。总面积798.1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4万亩,辖5个镇,9个乡,365个行政村,1061个自然村,总人口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2万人。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优势明显,境内有陇海铁路、310国道、连霍高速、325和210省道,城乡公路交织成网。拥有220千伏变电站 1座,110千伏变电站1座,35千伏变电站8座,电力总容量达256兆安。通讯设施完善,县城内程控电话普及率达98%,农村普及率达92%以上。 宁陵县位于东经115o15’至115o30’,北纬34o14’和34o37’之间,南北长37.5公里,东西宽18.5公里。其地形地貌特点是:地势平坦,地形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地面坡度为五千分之一,海拔高度50.5-60.3米之间。可分为黄河故道高滩区、北河洼地、槽形洼地和缓泛滥平源地貌类型。 水文:全县河流属淮河水系,有大沙河、洮河、古宋河、陈两河、废黄河、清水河六条骨干河流穿越县境,自西北向东南注入淮河。 土壤:全县均为潮土类,下分为黄潮土、褐土化潮土、碱化潮土和盐化潮土四个亚类,七个土属,二十四个土种。 气候资源:宁陵县属温暖带半湿润的季风气候区,具有典型的温带季风气候特点,一年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天寒冷少雪。全年可照实数4430.7小时,实照时数为2220.3小时,4-8月份作物生长旺盛,日照充足,日平均在6小时以上,最热(7月)平均气温27.4℃,全年平均无霜期212天。历年来平均降水量662.2毫米,本县境内降水量差异不大,但年际间分布不均。 宁陵县是典型农业县,资源丰富,盛产小麦、玉米、花生、酥梨、蔬菜、棉花等。张弓美酒四溢飘香,工艺纺织打入国际市场,出口创汇,是全国良种繁育基地县、优质酥梨生产基地县、全国最大的白蜡条(杆)生产基地县、全国第二批无公害农产品(蔬菜)生产示范基地县。拥有酿酒 、皮毛皮革、木材加工、棉纺、造纸、抽纱、床业加工、搪瓷铸造、面粉生产、食品加工、童车生产等多元化生产体系。宁陵县是秸杆养羊示范县、槐山羊基地县、山羊板皮生产加工基地县。2009年人均纯收入1816.7元,粮食总产5.87亿公斤,小麦产量为3.37亿公斤。畜牧业发展尤为迅速, 2009年畜牧业产值达到11.73亿元,占农业产值的比重达到44%,农作物秸秆和庄稼秧极为丰富,给畜牧业发展特别是节粮型家畜提供了饲料来源。据统计,全县作物秸秆产量为8.4亿公斤,秸秆利用率和青贮氨化率有了进一步提高。2009年全县新建青贮池2.4万立方米,其中100立方米以上的青贮池14个,青贮秸秆2600吨。 宁陵县畜牧业发展较快,2009年生猪存栏61.8万头,出栏78.8万头;家禽存栏380.6万只,出栏285.3万只;大家畜存栏9.86万头,其中肉牛存栏9.4万头,出栏肉牛8.9万头。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成为宁陵县畜牧业发展的亮点,2009年全县有各类养殖场1457个,其中年出栏300头以上肉牛场达到24个,全县基础母牛存栏量达到3.8万头,牛肉总产1.1875万吨,肉牛产值占畜牧业产值的比重为18%,新建和改建养殖小区16个,规模养殖占养殖总量的70%以上。品种改良力度加大,良种覆盖率有了很大提高,牛、羊、猪、禽的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8%、93%、98%和96%。西杂牛、波杂羊和瘦肉型猪分别达到77%、56%和62%以上。畜牧业科技贡献率有了很大提高,2009年达到70%以上。 2009年全县有改良站点14个,改良人员42人,其中中高级以上职称有5人,从事改良的人员技术水平较高,配种成功率为90%以上,人工授精数量达到3.1万头(牛)以上,优质肉牛比例为80%以上。 河南省福润有限公司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是豫东著名的食品加工企业,该企业拥有现代化的食品加工生产线,生产加工能力强,生产工艺先进,生产加工速冻牛肉丸、牛肉水饺等,年生产加工能力8300吨,产品畅销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商丘富堂皮革有限公司拥有意大利进口的皮革生产线,是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可加工牛皮10万张。全县个体肉牛加工屠宰户和屠宰场38户,从业人员2360人,可屠宰加工牛肉5000吨。 养牛业具有可观的收入,从业人数逐年增加。一是解决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和返乡农业工的就业问题;二是增加了养殖收入,养殖人员达到了2700多人,且正在逐年增加。 养殖业的发展带动了经济社会发展,但由于组织管理形式和生产方式的不同,也制约着养牛业发展。一是养殖方式上仍然存在着个体饲养和农户零散养殖的现象,“退村入区”和规模养殖有待加强;二是肉牛加工业加工能力有待提高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