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微镜和望远镜3.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显微镜和望远镜 显微镜的构造 一、显微镜 1.结构: 靠近眼睛的透镜叫目镜, 靠近被观察物体的透镜叫物镜。 2.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投影仪,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用凹面镜作为反光镜,起聚光作用。 3.作用:看清楚微小的物体。 小资料 人眼只能看清大小0.1~0.2毫米左右的细节,显微镜大大地提高了人的观察能力,好的显微镜可以放大2000倍,能够看清0.2微米的结构。但要观察更小的结构,光学显微镜就无能为力了,本世纪30年代出现了电子显微镜,放大倍数80万倍。而隧道扫描显微镜更进一步能看到单个原子。 二、望远镜 开普勒望远镜 反射望远镜 1.开普勒望远镜的原理 物镜的作用相当于照相机,成缩小的实像。 目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成放大的虚像。 物镜的焦距长而目镜的焦距短。 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于1611年发明 2.反射望远镜的原理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于1668年发明的,他用一面很大的凹面镜代替物镜。 三、视角 物体离物镜很远,它的像却离物镜很近,根据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可知,这样所成的像是缩小的!为什么使用望远镜观察物体时会感到物体放大了? 视角:物体对眼睛所成的视角越大,它在视网膜上所成的像就越大。 视角的大小不仅与物体本身大小有关,还和物体到眼睛的距离有关。 视角 通过望远镜看物体 物体 通过目镜可观察物体的虚像,视角增大了,好像物体被移近,从而使我们能看清远处的物体。 注意: 显微镜经过两次放大后看到倒立放大虚像。 望远镜看到的是倒立缩小的虚像,但视角被放大。 天文望远镜多用反射式望远镜,因为容易得到更大的口径。 在用显微镜观察细小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生成一个 像;在用望远镜观察远方物体时,来自被观察物体的光经过物镜后生成一个 的 像。 放大 的实 缩小 实 显微镜、望远镜的区别: 为什么显微镜物镜的焦距要比较短,目镜的焦距要比较长?为什么望远镜物镜的焦距要比较长,目镜的焦距要比较短? 解析:使用显微镜时,物体射出的光线,经过物镜和目镜两次放大,光线变得很弱,不容易看清楚.因此,一方面要使被观察的物体明亮,物体要尽可能离物镜近一些,以便更多的光线进入物镜.另一方面,为了保证物体经物镜成放大的实像,物体要在一倍焦距以外,故物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 为使经物镜成的实像落在目镜的焦距以内,目镜的焦距又总是设计得长一些. 使用天文望远镜时,为了使远处的天体经物镜成的实像尽可能明亮,要把物镜做得大些. 物镜越大,可以会聚的光线越多,像就越明亮,就越容易观察更远更暗的天体. 镜面越大,其焦距就越长。为了尽可能增大视角,为了使更多光线进入到目镜中,增大像的亮度,经物镜成的实像要尽量靠近目镜,所以目镜的焦距要设计得短一些.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