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药对桂枝――羌活挥发油成分研究.doc

发布:2017-08-29约4.3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药对桂枝――羌活挥发油成分研究摘 要:目的:分析药对桂枝-羌活、单味药桂枝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方法: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检测。通过化学计量学解析法对二维色谱/质谱数据进行解析,从而实现对药对桂枝-羌活、单味药桂枝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的分析。结果:药对桂枝-羌活、单味药桂枝和羌活分辨出的色谱峰,通过质谱库对其进行定性,分别得到45、35和36个定性结果,占总含量的96.34%、95.76%和93.94%。结论:药对挥发油成分主要来自于单味药羌活,而化学成分种类基本上为2个单味药的加和。? 关键词:药对桂枝-羌活;挥发油;气相色谱-质谱;化学计量学解析法? 中图分类号:R28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8)07-015-03?? 配伍理论是中药复方的核心问题。药对是中医临床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两个单味药的配伍形式,是复方的最小组成单位。分析药对中两药配伍后发生的化学变化和物理作用,可以阐明复方中药物的配伍机理,剖析和理解复方,使之更好的应用于临床。? 桂枝-羌活为常用解表药对[1]。桂枝散寒解表、温经通脉、通阳化气;羌活辛能发散、温能祛寒、苦能燥湿,既能发表散寒,又能除湿止痛[2]。二药伍用,辛温发散,同气相求,共奏通阳散寒解表之功。挥发油是解表药对的有效成分[3],药对桂枝-羌活的挥发油成分尚未见报道。本文采用GC/MS法分离检测药对桂枝-羌活、单味药桂枝和羌活的挥发油成分,利用化学计量学解析法(?Chemometrics resolution method?,CRM)[4~8]对重叠峰进行分辨,再凭质谱库对分辨的纯组分进行定性,用总体积积分法进行定量,并比较了单味药与药对的挥发油成分,讨论了单味药配伍后挥发油成分的变化。? 1 材料与方法? 1.1 仪器与药品? 仪器为QP2010型气相色谱仪―质谱仪(日本岛津公司)。药材桂枝和羌活均购自湖南中医药研究院,经该院中药研究所鉴定,分别为樟科植物肉桂(?Cinnamomum cassia Presl?)的干燥嫩枝?伞形科植物羌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Chang?)的干燥根茎及根。? 1.2 挥发油的提取? 药对挥发油的提取:称取干燥的桂枝(?Ramulus cinnamomi?,RC)和羌活(?Rhizoma seu radix notopterygii?,RsRN)各50g,置于1000 mL圆底烧瓶中,加水至700 mL。参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挥发油提取法提取[9]。? 单味药挥发油的提取:分别称取干燥的桂枝和羌活各50g,按照以上方法提取。? 1.3 挥发油的测定条件? 色谱条件:色谱柱OV-1(30m×0.25mm)。程序升温:起始温度40℃,以2℃/min升至130℃,保持5min,再以10℃/min升至230℃,维持15min。载气:He,流速1?0mL/min进口温度250℃,界面温度280℃。? 质谱条件:电子EI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倍增电压:1.28KV。扫描范围40~600amu,扫描速率:3?8scans/s。溶剂延迟2min。? 1.4 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在PentiumШ850(Intel)计算机上进行,程序用Metlab6.1编写,所分辨的质谱在NIST标准质谱库中检索。? 2 结果与讨论? 2.1 挥发油成分的定性分析? 图1为药对桂枝-羌活和桂枝?羌活的挥发油成分GC/MS检测的总离子图(TIC),其中部分色谱峰产生重叠。以图1(a)中的峰簇A(保留时间为50.6~51.2min,放大为图2)为例说明CRM的应用。? 由图2可见,峰簇A由两个色谱峰组成,但每个色谱峰都不平滑。若直接从色谱库中进行检索,峰簇A中左边的色谱峰是?isoaromadendrene epoxide?,其相似度为75%;右边部分是?epiglobulol?,其相似度为74%。该峰簇左半部分与右半部分的不同位置检索结果均不相同,且相似度都较低,这说明峰簇A是一个重叠峰。这种重叠峰直接从色谱库中进行检索的定性结果,其可靠程度和准确度都较低,也难以进行定量分析。? 利用CRM分析,结果表明峰簇A是一个三组分体系(图3)。根据各组分的纯色谱曲线和质谱,再将它们与NIST标准库进行匹配,可检索到三种化合物1、2和3,分别为nerolidyl acetate、1-hydroxy-1、7-dimethyl-4-isopropyl-2、7-cyclodecadiene和spathulenol、相似度分别为93?61%、95.1%和97.35%,相对含量分别为0.21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