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内燃机特性.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发动机排放污染及防治
一 发动机的污染源
(一) 排气污染 — 占发动机总污染量的65~85%
一氧化碳 CO2 、 氮氧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HC 、燃料液滴和炭粒、各类铅、硫化合物
(二) 曲轴箱通风污染 — 占发动机总污染量的20%左右
主要是碳氢化合物 HC。
(三) 汽油箱通风污染 — 占发动机总污染量的5%左右
主要是碳氢化合物 HC。
(四) 化油器浮子室及油泵接头处的泄漏污染 — 占发动机总污染量的 5~10%
主要是碳氢化合物 HC。
(五) 含铅、磷汽油所形成的铅、磷污染
二 发动机排放污染物的形成、危害和防治
(一) 一氧化碳 CO
1 形成
C + O ( CO [ + O ] ( CO
[ 中间产物 ]
产生的原因是缺氧。
汽油机上 — ( 1 的浓混合气;
柴油机上 — ( 1,但局部过浓的混合气。
2 危害
3 防治
(1) 稀薄燃烧与高能点火
使混合气的 ((,而又能够正常燃烧。
(2) 缩小燃烧室的激冷区
激冷区 — 燃烧室中由两个以上冷表面构成的狭窄空间,如挤气间隙。
激冷效应 — 靠近激冷区的可燃混合气,热损失过多而不能着火。
缩小燃烧室的激冷区 ( 燃烧易于完全 ( CO(。
(二) 氮氧化合物 NOx
1 形成
(1) 燃烧温度高
(2) 高温持续时间长
(3) 火焰前锋面中氧气的浓度高
产生的原因是高温。
2 危害
3 防治
(1)降低压缩比 ( ( 缸内温度( (NOx(。
(2)减小点火提前角 ( ( 缸内温度( ( NOx (。
(3) 废气再循环,缸内喷水,采用乳化油,(( 或 (( ( 缸内温度( ( NOx (。
(4)分层燃烧 ( 降低混合气的均匀性 ( 缸内温度( ( NOx (。
(5)加强燃烧室内气流运动(混合气混合、燃烧迅速(高温持续时间(( NOx ( 。
(三) 碳氢化合物 HC
1 形成
(1) 局部混合气过浓或过稀使氧化反应减慢,热损失相对增加,不能着火。
(2) 某微小单元的混合气面容比大,热损失大,不能着火。
(3) 激冷效应。
2 危害
3 防治
(1) 降低压缩比 ( ( 膨胀冲程中燃烧室壁面温度和排气温度( ( HC(。
(2) 改善燃烧室形状,降低面容比 ( 散热损失( ( HC(。
(3) 稀薄燃烧与高能点火 ( 燃烧完全程度( ( HC(。
(4) 减小点火提前角 ( ( HC在膨胀和排气冲程中燃烧掉。
(5) 缩小燃烧室的激冷区 ( 燃烧易于完全 ( HC(。
(6) 加强燃烧室内气流运动 ( 混合气混合、燃烧完全 ( HC(。
(7) 曲轴箱强制通风
HC — 空气滤清器 ( 进气管 ( 缸内再燃烧。
内燃机工况
所谓内燃机的特性,就是指上述性能参数随参数调整情况或运转工况变化的规律。
性能指标随调整情况变化的特性称为调整特性,如点火提前角调整特性、供油提前角调整特性等;
性能指标随运行工况变化的特性称为性能特性,如负荷特性、速度特性和调速特性等。
第—类工况,其特点是内燃机的功率变化时,转速几乎保持不变。该工况又被称为固定式内燃机工况。例如,发电用内燃机,其负荷呈阶跃式突变,并没有一定的规律、然而内燃机的转速必须保持稳定,以保证输送电压和频率的恒定,反映在工况图上就是—条垂直线(图中的曲线1),称为线工况。灌溉用内燃机,除了起动和过渡工况外,在运行过程中负荷与转速均保持不变,称为点工况(图中的A点)。
第二类工况,其特点是内燃机的功率与转速接近于幂函数关系,如图中的曲线2示的三次幂函数。当内燃机作为船用主机驱动螺旋桨时,内燃机所发出的功率必须与螺旋桨吸收的功率相等,而吸收功率又取决于螺旋桨转速的高低,且与转速成幂函数关系,这样,内燃机功率就呈现一种十分有规律的变化。该类工况常被称为螺旋桨工况或推进工况,也属于线工况。
第三类工况,其特点是功率与转速都在很大范围内变化,它们之间没有特定的关系。汽车及其他陆地运输用内燃机,都居于这种工况。此时,内燃机的转速决定于行驶速度、可以从最低稳定转速一直变到最高转速;负荷取决于行驶阻力,在同一转速下,可以从零变到全负荷。内燃机可能的工作区域就是该种类型内燃机的实际工作区域,相应的上况区域称为面工况。
发动机的负荷特性
负荷特性:转速不变,其经济性指标随负荷(可用功率Pe、扭矩Ttq或平均有效压力Pme表示)的变化关系。
一 汽油机的负荷特性
转速n不变,发动机的经济性指标随负荷变化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