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采用分级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doc

发布:2017-08-26约3.96千字共8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采用分级教学模式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摘要]文中阐述了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及其现状、目的和意义;分析了在普通高校实施分级教学的必要性;重点总结讨论了实施分级教学模式对课堂教学效果的影响,并提出了有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分级教学 课堂教学效果 普通高校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1)11-0203-02 “分级教学”是指以学生认知能力为基础,依照认知规律和语言学习的目的,在课堂教学中依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给予不同层次的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它的理论依据是:(1)Krashen的i+1输入理论。(2)语言本身和语言习得过程具有层次性。(3)学习语言的层次性。(4)人的认知过程的层次性。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已不是新鲜事物,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即1985年国家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为了适应新大纲的要求,湘潭大学等一些高等学校执行了分级教学。由于每所院校的具体情况不同分级教学的效果和结果也不尽相同。总之,分级教学是被很多外语教学工作者所认同的。 普通高校实施大学英语分级教学,是我国现代教育形势发展的需要。首先,我国的高等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过渡,扩大招生带来了英语基础参差不齐的生源。其次,普通高校的发展呈现出由传统的单科性向多科性乃至综合性大学发展的趋势,学科专业设置的多样化造成了学科专业之间学生英语基础的差异。为了课堂上确保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根据各自的需求得到满足,我们对08级本科生英语教学进行分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符合《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 一、分级教学的实施 (一)准备阶段 1.新生入学后在军训期间进行分级测试,结合高考英语成绩以及学生所学专业(因为我校所开设的一部分专业涉及到季节性生产实习和实践)将学生分为A,B,C 三个等级。A班学生比例占20%,B级班占70%,C级班占10% 2.按照分级班和自然班两套系统输入学生个人信息,以备自主听力排课和期末成绩录入做准备。 (二)教学阶段 1.教材的选择:A,B,C三个等级层次的学生采用不同起点的教材,A级班的起点教材是《大学体验英语》第二册,B级班的起点教材是《大学体验英语》第一册,C级班的起点教材是《大学体验英语基础教程》,努力实现“因人施教,因需施教”。 2.教学法的实施:使各级别学生在学习中都能产生兴趣,能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针对各级别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法。A级班采用“以学生为中心,以交际为主导”的教学法,重点培养学生听说能力,增加学生语言的“输出”,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学习”。B级班采用“传统教学法”与“交际教学法”相结合,重视语言知识教学的同时兼顾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养。C级班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学法,侧重语言基础知识的训练,适当渗透“交际教学法”。 (三)考核与评价 分级教学前后的大学英语考核与评价仍然是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分级前平时考核(20%,含出勤5%、课堂活动5%、平时小测验3%、阶段考试4%、课外作业3%等)和期末考试(80%)相结合。 1.形成性评价。A级班平时考核中课堂活动比例占8%,平时小测验和课外作业共占3%,出勤和阶段考试比例不变。B级班按分级前标准执行。C级班平时考核中平时测验比例占6%,课堂活动占2%,出勤、阶段考试、课外作业比例不变。 2.终结性评价。A级班侧重实际综合运用语言能力的考核,主观题的比例占60%,客观题占40%,增加听说考核的比例。B级班考核学生的语言知识和实际运用能力,主客观题各占50%,按分级前标准执行。C级班侧重语言知识的考核,主观题的比例占40%,客观题占60%,增加词汇和语法考核的比例。 该分级教学模式在教学实践中获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使得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教学效果 分级教学为不同起点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提供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这样有助于把学生学习英语的外在压力转化成内在动力,取得个人真正意义上的进步,突出了学校个性化教育的理念和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在本研究中,课题组成员承担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学院、中药材学院和人文学院学生的教学任务,把所教授学院学生的06级(未分级教学/对照组)和08级(分级教学/实验组)的四级过级率进行了对比,对分级后的教学效果进行分析评估。 从下面表1可以看出,生命科学学院、园艺学院、中药材学院和人文学院在实行分级教学前(06级学生对照组)过级率分别为22.47%、22.50%、25.13%和41.78%,而实行分级教学后(08级学生实验组),过级率分别为37.40%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