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免疫学第4章_免疫球蛋白和抗体 副本ppt课件.ppt

发布:2018-07-22约3.44千字共50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1890年德国学者Behring和日本学者北里用白喉杆菌外毒素免疫动物,在其血清中发现一种能中和这种外毒素的组分称为抗毒素。这是在血清中发现的第一种抗体。;抗体(antibody,Ab): 机体免疫细胞被抗原激活后,由分化成熟的终末B细胞---浆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类能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具有免疫功能的球蛋白。 抗体主要存在血清中,也存在于如呼吸道粘膜液、小肠粘膜液、唾液以及乳汁等其它体液中。因此通常将其介导的免疫称为体液免疫。 ;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 Ig): 具有抗体活性或化学结构与抗体分子相似的球蛋白。 Ig是化学结构的概念,包括正常的抗体和结构与抗体类似但尚未证实抗体活性的球蛋白。 抗体是生物学功能的概念,所有的抗体都是Ig, 但并非所有的Ig都是抗体。 ;免疫球蛋白的存在形式: 膜型(membrane immunoglobulin, mIg) --- B细胞膜上的抗原受体; 分泌型(secreted immunoglobulin, sIg) ---分泌进入体液(血清、组织液及外分泌液), 发挥抗体功能,介导体液免疫应答。;一、四肽链基本结构 轻链(light chain,L链)     214个氨基酸残基,25KD。     分为:κ与λ 2型。 重链(heavy chain,H链)   450-550个氨基酸残基,55-75KD。 分为5类,γ、μ、α、δ、ε链。     IgG,IgM,IgA,IgD,IgE。 ;;;二、可变区和恒定区 可变区(Variable region,V区) L链N端 1/2处(VL)110个aa; H链N端1/5-1/4处(VH)118个aa。 可变区位于L链靠近N端的1/2(含108-111个氨基酸残基)和H链看尽N端的1/5-1/4。        ;;恒定区(constant region,C区): 靠近C端氨基酸序列相对稳定的区域,L链C端1/2处,105个氨基酸, H链C端3/4处,331-431个氨基酸。 CH和CL在同一种属动物中是比较恒定的,是制备第二抗体进行标记的重要基础。 不同类IgCH的长度不一同一种属的个体,所产生针对不同抗原的同一类别Ig,其C区氨基酸组成和排列顺序比较恒定,其免疫原性相同,但V区不同。 ;;铰链区(hinge region): 位于CH1和CH2之间,含有丰富的脯氨酸。具有柔曲性,可以伸展、弯曲和转动。有利于??不同距离的抗原表位结合,又有利于暴露抗体分子的补体结合点。 易被木瓜蛋白酶、胃蛋白酶等酶水解 IgM和IgE无铰链区。 ;三、水解片段 ;;;J链;分泌型IgA结构示意图;; 一、抗体单独的作用 在某些情况下,抗体可以通过单纯的结合而中和病毒或毒素分子,发挥免疫防御作用。抗体必须与介导病毒或毒素入胞的关键部位结合,且应足够牢固。 分布于黏膜表面的IgA能与细菌结合并抑制细菌对黏膜上皮细胞的附着,阻止细菌的入侵。;二、抗体在活化补体中的作用 在很多情况下,抗体的免疫保护作用通过或依赖补体系统大大地增强。 Ab(IgM、IgG)+ Ag → C1q → 补体经典途径 IgG4、IgA和 IgE的凝聚物 → 补体旁路途径 ;三、抗体与效应细胞结合发挥作用 体内多种免疫细胞膜表面具有抗体Fc段的受体(FcR)。 IgG与细菌等颗粒抗原结合后,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的FcR结合,增强细胞对病原微生物的吞噬,称为调理作用。 IgG + 抗原(颗粒性) → FcγR(单核、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 促吞噬细胞吞噬。 抗体:热稳定调理素。补体:热不稳定调理素。 ; 抗体依赖性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 ADCC:IgG + 抗原(靶细胞) → Fc γR(NK 细胞)→ 杀伤靶细胞。 Ig与靶细胞特异性结合后,其Fc段与NK细胞、MФ细胞、单核细胞的FcγR结合,促使细胞毒颗粒的释放,导致靶细胞的裂解。 ;; 第三节 各类免疫球蛋白的特性和功能 ;μ、γ、α、δ、ε; 一、IgG ;1、含量高: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主要成分,约占血清免疫球蛋白总量的80%。 2、以其铰链区大小和链内二硫键数目和位置不同可将人IgG分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