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第3章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研究.pdf

发布:2017-09-19约2.17万字共62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三章 劳动生产率和比较优势: 李嘉图模型 本章结构  本章简介  重商主义与绝对优势理论  比较优势的概念  单一要素经济  单一要素世界中的贸易  多种产品模型中的比较优势  引入运输费用和非贸易品  结论 2 本章简介 国家间进行国际贸易出于两个基本原因: – 国家之间在气候、土地、资本、劳动以及技术 上存在差异 –试图达到生产上的规模经济(scale economy ) 李嘉图模型(Ricardian model )建立在 国家间的技术差异上 –这些技术的差异反映在国家间劳动生产率 (productivity of labor) 的差异 3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 ◆古典的国际贸易理论产生于18世纪中叶,是在批 判重商主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亚 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和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 势理论,古典贸易理论从劳动生产率的角度说明 了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结构和利益分配。 ◆重商主义 ◆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的比较优势理论 4 重商主义 “就象守财奴一样,双手抱住他心爱的钱袋, 用嫉妒和猜疑的目光打量着自己的邻居” ——恩格斯 5 背景 重商主义经济学时代:14世纪末到18世纪,这一时期 正是资本主义经济的资本原始积累阶段。 重商主义产生的时代背景: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印度及整个远东地区搜 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变成了驱使西班牙人远渡 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 岸时所追求的头一项重要的东西” 。 6 重商主义的贸易观点 货币(金银)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货币的多寡作为衡量一国 财富的标准。 国内贸易不会增加整个社会财富的总量,因为国内贸易是由 一部分人支付货币给另一部分人,一些人之所得就是另一些 人之所失 ; 国际贸易可以改变一国的财富总量。一国可以通过出口本国 产品从国外获取货币从而使国家变富,但同时也会由于进口 外国产品造成货币输出从而使国家丧失财富。 一国要使财富的绝对量增加,必须要在对外贸易中保持出口 大于进口。 7 重商主义的两个发展阶段 重商主义的发展可分两个阶段:从15 世纪到16世纪中叶为早期重商主义,16世 纪下半期到18世纪为晚期重商主义。 8 早期重商主义 代表人物:斯塔福(William Stafford ) 政策主张:强调绝对的贸易顺差,主张多卖少买 或不买,要保持每一笔交易和对每一个国家的贸 易都实现顺差。采取行政手段,控制商品进口, 禁止货币输出以积累货币财富。早期重商主义者 的这种思想被称为货币平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