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孙思华设置动画效果教案.docx

发布:2024-05-17约5.86千字共5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20课 设置动画效果

昆山张浦周巷小学 孙思华

【课题】

信息技术第20课 设置动画效果

【教材简解】

1.教材分析:

《设置动画效果》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下册第20课,是多媒体技术单元中一堂精彩部分。这课趣味性较强,易于学生参与并通过动手操作使静态演示作品变为动态演示作品。

2.对象分析:

教学对象是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本学期前面学习中他们已经对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制作与放映有所了解,学生对演示文稿的学习有较厚的兴趣,再加上动画效果本身的特殊魅力,帮助学生完成这次学习之旅。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1)学习幻灯片切换的设置方法与出场顺序

(2)学习自定义动画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幻灯片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的设置,比较不同中动画显示效果,确定合适的动画方案。

(2)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不同动态动画效果的设置,使学生体会动态展示效果对突出

演示文稿主题的特殊作用。

(2)通过学生创作作品,及对他人作品的评价,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创新与行为,

能根据演示文稿的主题要求,设置不同的切换方式及自定义动画效果,实现演示文稿内容的动态显示。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

幻灯片的切换以及自定义动画。教学难点:

合理播放动画对象顺序和调整设置自定义动画效果。

【设计理念】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寻找一个学生感兴趣的主题对一堂课开讲是很重要的。本课的教学是依据任务驱动教学,并结合语文课中的古诗,让学生感受到学科之间存在联系,来激发学生探索兴趣。通过寻找、发现设置动画效果的机关,借助智多星帮助,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本课学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设计思路】

在教学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角度考虑,以学生自主看书、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主线,分层次进行教学。以古诗形式入,激发学生求知欲;以“任务驱动”法和“发现”教学法,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解决一个个由简到难的任务,同时掌握基本操作。再利用word文字处理软件对学生进行自我评定,了解学生掌握情况,把“自学—尝试—创新”的思想渗透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知识的传递、迁移和融合在完成任务中不知不觉地实现。

【教学过程】一、古诗导入

问:同学们,清平乐·村居这首描写田园风景的古诗词谁会背啊?(学生回忆一会)

生:齐声背诵

出示清平乐·村居这首词问:这首词有什么不同吗?

生:相互讨论,举手发言。(词牌名、内容文字效果不同)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都发现了词牌名与内容的文字效果不同。

问:有没有同学知道老师是在幻灯片中动了哪个机关,让词牌名与内容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