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19高考文言文断句方法(上课用)ppt(最新修正版).ppt

发布:2018-10-24约5.15千字共4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上(刘邦)尝从容与信(韩)言诸将能不各有差上问曰如我能将几何信曰陛下不过能将十万上曰于君何如曰如臣多多益善耳上笑曰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信曰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信之所以为陛下禽也 / / / / / / / / / / / / / / / / / * * * 有一次,刘邦与韩信谈论各位将领的能力,韩信回答说各有差异。又问韩信:“依你看来,象我这样的人能带多少人马?”韩信答道:“陛下带十万人马还差不多。”刘邦再问道:“那么你呢?”韩信不客气地说:“臣多多而益善耳(我是越多越好)!”刘邦于是笑道:“你既然如此善于带兵,怎么被我逮住了呢?”韩信沉吟半晌才说:“您虽然带兵的能力不如我,可是您有管将的能力啊。” * 诸葛亮之次渭滨关中震动魏明帝深惧晋宣王战乃遣辛毗为军师 / / / * 诸葛亮再次率大军到达渭水的边上,整个关中(指长安凉州一代)民心不稳,魏明帝很害怕司马懿会出战看,所以派遣辛毗做军队的司马(官位,等于监军)。 * 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 三、借助虚词位置断句。 *   句首虚词:夫、盖、至若、若夫、初、惟、凡、今、且夫、嗟夫等常用于一句话的开头,它们的前面一般要断开;   句尾虚词:也、矣、焉、耳等经常用于陈述句末尾;与(欤)、邪(耶)、乎等经常用于疑问句末尾;哉、夫等经常用于感叹句末尾。它们的后面一般要断开。   句中虚词:以、于、为、则、而,往往用于句中,这些词前后一般不断句。 * 独立成句的叹词:嗟夫 呜呼…… 断句口诀: “曰”后冒,“哉”后叹, “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间, “矣”“耳”后面画圆圈。 “耶”“乎”经常表疑问, “也”“者”作用要停顿。 * * * 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 * 子 曰 十 室 之 邑 必 有 忠 信 如 丘 者 焉 不 如 丘 之 好 学 也 夫 以 孔 子 之 圣 犹 须 好 学 今 人 不 可 不 勉 乎 / / / / / / * 孔子说:“即使只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也一定有像我这样讲忠信的人,只是不如我那样好学罢了。”连孔子这样的圣人,仍须努力地学习,今人难道不该以此勉励自己吗? 【例】(2006年北京卷)用斜线“/”给下面文言文断句。(5分) (赵困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 * (赵国被秦国围困) 齐人、楚人奔赴赵国。赵国粮食匮乏,向齐国借粮,齐王不同意。周先生说:“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屏障。就像牙齿和嘴唇的关系,嘴唇没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今天赵国灭亡了,明天就会祸及齐国、楚国。况且援救赵国,表明我国非常仁义,打退秦国军队,能使我们扬名诸侯。不为了这个而吝惜粮食,这是作为治理国家的人的过失。” 记住文言文习惯上较为固定的词组,不要把它们拆散,可以减少断句失误。 如“有所”“无所”“有以”“无以”“以为”“何所”“孰若”“至于”“足以”“得无”“无乃”“何以”“于是”“然则”等。 四、借助固定的词组和句子结构断句 * 文言文中有很多特殊句式,熟悉这些固定句式,对文言断句很有帮助。 判断句式:…者…也 反问句式:不亦…乎、何…为、岂…哉、安…哉(也)、孰与……乎 被动句式:为……所……、受……于…… 其它固定句式:况……乎,奈……何, 如(若)……何,得无(无乃)……乎,何以……为,与其……,孰若…… * *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2、呜呼/其信然邪/其 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 * *   排比、对偶、对称是文言文常 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较多,这可供我们断句时参考。 1、“顶真”是文言文中常见的形式,句子前后相承,按顶真句式来考虑句读,又为我们断句提供了方便。 五:借助修辞断句 * *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 汝 心 之 固 /固 不 可 彻 /曾 不 若 孀 妻 弱 子 /虽 我 之 死 /有 子 存 焉 /子 又 生 孙 /孙 又 生 子/ 子 又 有 子 /子 又 有 孙 /子 子 孙 孙 无 穷 匮 也。 * * 当堂断句练习: 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