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区域政策.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区域政策 第一节 区域政策的基本问题 第二节 区域政策效应及其评价 第三节 国外区域政策的典型案例 第四节 我国的区域政策 第一节 区域政策的基本问题 一、区域政策的含义 二、区域政策的层次和特点 三、区域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四、区域政策的目标 五、区域政策的工具 一、区域政策的含义 政策:指国家、政党为了达到一定的目的,根据自己的政治路线,结合当前情况和历史条件制定的一切实际行动的准则 广义的区域政策:指造成不同区域效应的一切政策;或者指所有关于区域发展的政策总和,包括区域经济政策、区域社会政策、区域文化政策、区域环境政策、区域政治政策、区域民族政策等等 狭义的区域政策是指那些专门为解决区域问题、缩小地区间差距和促进某些地区优先发展而制定的政策;或者仅指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政策一般是指狭义的区域政策,是指中央政府或地方政府旨在改善一国范围或管辖范围内经济活动地理分布的所有公共干预行为 区域政策的实质是政府干预 区域政策的主体是国家或地方政府 区域政策的目标是改善经济活动分布不平衡的状况 二、区域政策的层次和特点 (一)区域政策的层次 (二)区域政策的特点 (一)区域政策的层次 超国家层次:由中央政府参与制定的,适用于超国家的区域经济集团。 国家层次:由中央政府制定的,适用于国家范围内。通常意义上的区域政策是指国家层次的。 亚国家层次:由一国内部地方政府制定的区域政策,适用于地方政府的管辖范围。 (二)区域政策的特点 有限性: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因素很多,区域政策必须与其他政策配合运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系统性:区域政策也是一个体系,各项区域政策必须相互衔接、相互配合,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阶段性:区域政策往往是针对区域问题设计的,当区域问题得到解决后,区域政策也就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一劳永逸的区域政策是不存在的。 三、区域政策的产生与发展 (一)区域政策的产生 (二)区域政策的发展 (一)区域政策的产生 最早产生于苏联。1920年制定了“全俄电气化计划”,把全俄划分为8个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框架 英国是西方最早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的国家 1928年制定《工业转移规划与青少年转移规划》,主要是为了促进那些在本区域已经不可能找到工作的工人迁移,特别是煤矿工人 1934年和1937年制定《特别地区(发展与改善)法》,开始按照把“工作带给工人”的原则解决区域问题,并将英格兰东北部、西坎特伯兰郡、威尔士南部和英格兰中西部定为特区,对这4 个失业率高的特区进行财政援助,援助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厂商到特区投资,并通过建立商业区来援助企业。 1936年成立巴洛委员会,其主要任务是设法遏制产业和人口过度向以伦敦为中心的英格兰东南部地区集中,促使产业向北英格兰、北爱尔兰、威尔士和苏格兰等萧条地区分散。 美国1933年颁布《麻梭浅滩与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法》,并依法成立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TVA),负责领导、组织和管理田纳西和密西西比河中下游一带的水利综合开发和利用。 (二)区域政策的发展 1.实施区域政策的国家增多 二战后,意大利、德国、法国、爱尔兰、日本等西方国家都先后开始制定和实施区域政策 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展中国家为了加快实现工业化,往往实行一些倾斜的区域政策 2.区域政策的参与者增加 1975年,欧共体建立欧洲地区发展基金(European Regional Development Fund,ERDF),标志着超国家层次区域政策的形成,区域集团也成为区域政策的参与者 1980年代以来地方政府也成为区域政策的参与者 3.区域政策目标发生变化 4. 区域政策工具不断创新 3.区域政策目标发生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前,区域政策是多目标的,包括社会、经济、环境和政治等目标; 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区域政策主要强调经济目标,如提高企业竞争力; 20世纪90年代后期,区域政策回归多目标 4. 区域政策工具不断创新 区位控制:如对在伦敦、巴黎等大城市投资实行许可证制度。 社区经济发展(CED):当地交易系统(LETS)、中介劳动力市场 LETS是一种社区建设工具,相当于一种记账单位和财富贮藏,是为了解决当地社区低收入者和失业者所面临的流动性约束问题的一种地方通货形式。 特定区域的中小企业政策:为特定区域的中小企业提供较高的投资补贴和创新补贴 鼓励技术创新的区域政策:如科技园、技术极和完善基础设施 四、区域政策的目标 (一)总目标 (二)子目标 (一)总目标 总目标:追求经济效率和社会公平的最大化 追求效率目标就是在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通过资源的空间有效配置,旨在取得最佳经济效益,实现区域经济的迅速发展,从而增强整个国家的经济实力 追求社会公平目标就是在发展国民经济过程中,通过运用各种手段逐步缩小区际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