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淀的溶解度增大。.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七章 重量分析法和沉淀滴定 §7-1 重量分析法概述 1.什么是重量分析法 用一定的方法使被测组分与试样中其他共存成分分离,再用分析天平测量被测组分的质量,以此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2.分类 按分离被测组分的方法不同,可分成: (1)沉淀法 使被测组分以沉淀的形式与其他易溶成分分离,然后设法称量沉淀的质量。 例如:水泥中的SO42-的测定。 (2)气化法 使试样中被测组分转化为挥发性物质逸出,设法测量挥发性物质逸出后的试样质量,或测量逸出物的质量。 3. 重量分析法的特点 §7-2 重量分析对沉淀的要求 1.待测组分的沉淀形式和称量形式 (1)沉淀形式 待测组分沉淀时的存在形式。 (2)称量形式 待测组分称量时的存在形式。 2.对沉淀形式的要求 (3)沉淀要易于过滤、洗涤。 (4)沉淀要易于转化为称量形式。 3. 对称量形式的要求 (1)称量形式的实际组成与化学式完全符合。 §7-3 影响沉淀溶解度的因素 一、难溶电解质在纯水中的溶解度S0 设难溶电解质MmAn在纯水中的溶解度为S0(mol/L),它的溶解平衡为: 已知BaSO4 Kspθ=8.7×10-11,试求在200mL纯水中其溶解的质量。 上述BaSO4水溶液中加入BaCl2,使[Ba2+] = 0.01mol/L,这时的溶解度为S 利用同离子效应时,要控制沉淀剂的过量程度: ①不易挥发除去的沉淀剂,只能过量20~50%。 ②容易挥发除去的沉淀剂,可以过量100%。 根据离子强度概念,计算得0.008mol/L MgCl2溶液的离子强度I=0.024,查表并用内插值法求得二价离子的γ=0.62。 PbSO4在Na2SO4 溶液中的溶解度 3. 酸效应 沉淀的溶解度随溶液酸度增加而增大的现象称为酸效应。通常发生于弱酸根形成的难溶盐或难溶氢氧化物。 根据酸效应的定义: 例:分别计算pH=5.0、4.0、3.0和2.0时CaC2O4的溶解度。 p198/3. 计算pH=5.0,草酸总浓度为0.05mol/L时草酸钙的溶解度。如果溶液的体积为300mL,将溶解多少克CaC2O4? 解:已知 C草酸=0.05mol/L,Kθsp(CaC2O4)=1.78×10-9 4. 络合效应 溶液中沉淀的构晶离子与络合剂发生络合作用,导致溶解度增大的现象称为络合效应。 因为Ag+-NH3的稳定常数不大,且AgCl的溶解度较小,故假定消耗于络合Ag+的NH3的量可忽略不计,[NH3] ≈ C NH3 = 0.01 mol·L-1 又如:用AgCl重量法测Ag+时,加入过量的HCl溶液 ∴以Cl-沉淀Ag+时必须严格控制Cl-的浓度,AgCl的溶解度与[Cl-]的关系。 5.其他因素的影响 (3)沉淀晶体的大小和形态 ①晶体颗粒小,则比表面积(单位质量晶体的表面积)大,溶解度大,而且吸附杂质多。 ②初生态晶体的溶解度比稳定态高。 §7-4 影响沉淀纯度的因素 一、共沉淀 溶液中可溶性杂质随分析物沉淀一同析出的现象。 扩散层中的抗衡离子主要是: ①能跟吸附层离子形成溶解度小或离解度小的物质的离子。比如,NO3-与Ba2+能形成比BaCl2 溶解度更小的Ba(NO3)2,因此扩散层中NO3-存在的几率比Cl-大。 沉淀吸附杂质的量还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沉淀的总表面积 当沉淀的质量一定时,由于沉淀晶体颗粒越小,比表面积越大,则总表面积就越大,吸附杂质的量越多。 2. 混晶 杂质离子排列到分析物晶体中,被一起沉淀的现象称为混晶共沉淀。 混晶与下列因素有关: ①杂质与沉淀具有相同的晶格。例如:KMnO4与BaSO4晶格相同。 3. 吸留和包藏 吸留—被吸附在沉淀表面的杂质因来不及离开,而被随后的沉淀所覆盖。 二、后沉淀(继沉淀) 由于分析物沉淀的生成速率比杂质沉淀快,继分析物沉淀后,杂质随之也形成沉淀的现象称为后沉淀。 三、获得纯净沉淀的措施 1. 采用适当的分析程序和沉淀方法 例如:烧结菱镁矿中CaO~1%,MgO~90%,不能用常规草酸钙沉淀法分析钙的含量。要在乙醇存在的溶液中用稀硫酸沉淀Ca2+。 §7-5 沉淀的形成与沉淀的条件 一、沉淀的形成 二、 沉淀条件的选择 1. 晶形沉淀的条件 稀、热、慢、搅、陈 §7–6 沉淀的过滤、洗涤、烘干或灼烧 1.对于灼烧后才能称量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