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践与世界解读.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四章 实践与世界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与形态 第二节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 第三节 实践与世界二重化 第二章 实践与世界 教学基本要求:正确把握实践的基本观点、实践的本质、地位和作用。加深对党的思想路线的理解。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教学重点与难点: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及其关系、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及其关系,实践的世界观意义。 一、实践是人能动改造物质世界的活动 哲学史上对实践概念的不同规定。 中国古代哲学的实践概念。 西方古代哲学的实践概念,特别是亚里士多德对人类活动的分类。 近代哲学中的实践概念,特别是康德、黑格尔的实践概念。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毛泽东对实践概念的规定。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有目的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中国古代哲学的实践概念。 孔子提出的“生而知之”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 荀子提出“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知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学至于行之间至矣。” 王守仁提出”知行合一”的主观唯心主义 特点:“行”主要是指认识论和道德上的行为,行动、践履等,是一种精神活动。而作为人类生存的物质生产活动意义的实践仍在他们的视野之外。 西方古代哲学的实践概念 亚里士多德:人类各种行为、活动的总称,良好实践以自身为目的。一切的活动都是由“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目的因”四个原因构成的。 人的实践是多种多样的,目的也多种多样,医术的目的是健康,造船术的目的是船舶,战术的目的是取胜,理财术的目的是发财,所有活动追求终极性的善。 特点:”实践”没有超出伦理实践的范围,仅仅是一种在善良意志支配下到达自由的善的道德活动。是一种道德行为和政治行动。 唯心主义哲学家从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出发否认实践的客观物质性,把实践归结于精神活动,不能正确理解现实的实践活动及其意义。 资料:行之明觉精察处便是知,知之真切笃实处便是行。 ——王阳明 黑格尔把实践看作“绝对精神”自我发展的一个环节,是抽象的理念活动。 费尔巴哈曾提出:“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实践会给你解决”,“把人类实践的总合当作认识论的基础。但是,他”把实践局限于起居饮食等日常生活实践,类似于生物对环境的适应。费尔巴哈还把实践看作卑污的犹太人的利己活动来加以贬损。 “从前的一切的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所以,结果竟是这样,和唯物主义相反,唯心主义却发展了能动的方面,但只是抽象的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当然不知道真正现实的,感性的活动本身的。” 辨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革命的能动的反映论 马克思第一次把实践引入认识论,并科学阐明实践本质、特点和基本形式。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结构 一、实践是人类的存在方式 1、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辩证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承认自然界对人类的优先性,但它承认这些的目的则是服务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因为在它看来人类只有依靠实践活动才能生存,因此,实践活动就成为人类世界的现实基础。要了解这个现实基础,就必须首先了解辩证唯物主义的实践观。 请指出下列活动中的基本实践活动 (1)火山喷发、蜜蜂造房、警犬搜敌 (2)起床、刷牙、洗脸、吃饭 (3)学习理论、讨论问题、研究学问 (4)工人做工、战士打仗、教师讲课 蜜蜂筑巢 蜘蛛织网 母鸡下蛋 学生课堂思考 学习“三个代表”思想 “克隆人”的争论 长江三峡兴建 青藏铁路修筑 非典疫苗的试验 家庭承包制的改革 政府机构的改革 费改税的试点 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三、实践的基本类型:变革自然的实践活动 (1)内涵:生产实践活动是人们改造自然的活动,是处理人和自然界的关系的活动。(又叫物质生产活动、生产斗争、生产实践、生产劳动。) (2)作用:对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起着决定作用。 第一,生产实践决定着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和发展。 第二 ,生产实践决定着各种社会关系的形成和发展。 第三、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科学、艺术等活动的基础。(总之,生产实践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推动着社会历史的变迁和进步 (1)含义:指处理个人与个人的关系、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处理各阶层、各阶级之间的关系,包括对经济关系、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等等。(改革和革命) (2)作用: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