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1501运输顺槽掘进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资料.doc

发布:2016-10-15约5.76千字共11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一、总则 为了搞好安全生产,保障职工的人身安全,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结合我矿水文地质及1501运输顺槽水害实际情况编制1501运输顺槽探放水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要求严格执行。 编制依据:《煤矿安全规程》 《煤矿防治水规定》 《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矿井地质报告》 《地面物探报告》 山西离柳鑫瑞煤业采掘工程平面图 4号煤层充水性图 5号煤层充水性图 二、概况 1501运输顺槽在上组煤回风巷中开口沿5#煤层掘进,掘进施工采用综掘机施工。开口坐标:X=4166731.353、Y710(54坐标系)、Z=+681m,方位角90°。设计总长695m(平距),顶板采用W钢带+锚杆+锚索+金属网联合支护,两帮采用锚网支护,矩形断面。巷道掘宽4.7m,沿底板掘进高不低于3.3m,掘进断面15.6m2。 附:巷道布置平面图1 三、水害预测预报 1501运输顺槽北为原宇航煤业5#煤旧巷道,东为实体煤,南为1501工作面,西接上组煤三条大巷(上组煤辅运巷、上组煤运输巷、上组煤回风巷)。巷道前方可能有断层,根据上组煤辅运巷、运输巷掘进时依次揭露原宇航煤业4、5号巷道.揭露情况为:1501运输顺槽为上山掘进巷道,原宇航煤业4号、5号巷道有积水且相连,巷道积水现已全部排放,该两条巷道与1501运输顺槽基本平行,5#旧巷道与1501运输顺槽间距为8m。探水钻孔布置主要针对5号煤层。 综上所述1501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主要水害是采空区积水和断裂构造导水,掘进时要严格执行“有掘必探,先探后掘”。 四、掘进工作面水文地质特征 掘进工作面布置在5号煤层中,5号煤层位于二叠系下统山西组,为稳定大部分可采煤层,煤层结构简单,顶板为泥岩,底板为泥岩、砂质泥岩。根据上组煤运输巷揭露情况,5号煤厚度为3.7m,含两层夹矸。 井田内无常年性流水,仅在西部及南部边缘较大沟谷有溪流,其余各沟谷平时均干涸无水,只有雨季,才汇集洪水,辗转向西流入湫水河,然后向南汇入黄河,地表水属黄河流域湫水河水系。本工作面位于井田东北部,为此受地表水影响不大。 直接充、含水层是山西组砂岩裂隙含水层,以中、粗粒沙岩为主,水位标高853.71m,单位涌水量只有0.01365L/s.m,渗透系数0.00450m/d,富水性弱。奥灰水对开采5号煤层影响不大。根据《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5号煤层水文地质类型为中等。 五、探放水设计 本设计严格执行“物探先行、化探跟进、钻探验证”综合探测制度。“井上下相结合,物探与钻探相结合”原则。 物理勘探 (一)、物探目的 为落实好“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及对地质构造变化全面进行预测预报的总体要求,推行“物探先行、钻探验证、化探跟进”的综合防治水措施,查明在1501运输顺槽掘进过程中的水患因素,决定将在掘进过程中应用高分辨电法仪对掘进前方的含水体、异常体做出定性或定量的解释,从而达到消除水患的目的。 (二)、物探设计 采用高分辨电法仪对巷道进行超前探测,每100m探测一次,地测防治水科派技术员,探水队配合。遇异常区域,钻探时加密布置钻孔。 超前探布置图 超前勘探原理示意图 1、探测方法 (布极:电极包括发射极(A1、A2、A3)和接收极(M1、M2、M3、M4、M5…最多可布置到M32)。极间距为4米,A1距迎头14米。 (拉线:从主机处拉一根无穷远(距主机300米处)电极线。 (连线,发射极和接收极分别与主机指定接口直接连接,无穷远电极线通过限流器与主机指定接口串联连接。 (探测:开机→发射检测→接收检测→施工参数设置→仪器参数设置→发射→结果成图 2、探测成果分析 (成果剖面采用的是视电阻率梯度比值处理结果,数据的高低反映的是相对电性变化情况,不代表地层介质的真实电阻率,蓝色表示低阻异常,红色表示高阻正常。 (含水导水构造异常在成果剖面上呈现“低阻”反映,包括前方断层导水、陷落柱、老空积水区、地层裂隙水等,空洞、干燥破碎带呈现“高阻”反映。 (成果剖面图上“低阻”数值的高低预示了前方介质含水性的强弱,但这种关系并不是绝对的比例关系,而是与整个工作区域的背景值有关系。 二、钻探设计 1.探水起点的确定 依据“有掘必探,先探后掘”的探放水原则,探水起点即为1501运顺顺槽开掘点,探水一掘进一再探水一再掘进循环作业。 2.超前距确定 上次探放水钻孔终孔位置应始终超前下次探放水点一段距离,该段距离称超前距。 3p a=0.5AL------- kp 式中: a――超前距,m; A――安全系数,一般取2~5,本次设计取;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