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 民事诉讼法 邹健 2011年早春 导 论 一.核心内容: 1 .什么是民事诉讼法? 2 .为什么要学习民事诉讼法? 3 .如何学好民事诉讼法? 二.法律条文:民事诉讼法典及相关司法解释 三.主要参考文献:(1)江伟,民事诉讼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棚赖孝雄,纠纷的解决与审判制度,中国政法大学 出版社,2004(3)谷口安平,程序的正义与诉讼,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2 第一章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第一节 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 一、民事纠纷的概念和特征 毛泽东:“没有什么事物是不包含矛盾的,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 所谓民事纠纷(也叫民事争议,民事冲突),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民事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 具有以下主要特征: ???? 1.发生在平等主体之间——平等性(本质特征) ????????2.以民事权利义务关系为内容——特定性。 ????????3.主体平等和内容特定决定了它有可处分性。 ????4.实践证明可以平息解决——可处理性。????? ? 分类:1、财产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 2、人身权益方面的民事争议. ?? 二、民事纠纷解决机制 1.自决与和解 (私力救济) 2.仲裁与调解 (社会救济) 3.诉讼 (公力救济) 思考:民事诉讼是不是一种简单易行的纠纷解决机制? ADR的涵义 即Alternative Dispute Resolution ,意为代替性纠纷解决方式(当前世界各国通用的ADR直译),或称为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强调其区别于诉讼的功能和性质),源于美国30年代劳动争议的解决,原指本世纪发展起来的各种诉讼外纠纷解决方式的总称,现在已引申为对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民事诉讼制度以外的非诉讼纠纷解决方式或机制的总称。 ADR与民事诉讼的关系---民事诉讼具有基础性作用 ADR的主要形式: 第一,谈判(交涉 Negotiation) 第二,调解(Mediation Conciliation) 第三,仲裁(Arbitration) 第四,其他形式 第二节 民事诉讼 一、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一)概念 民事诉讼是指法院在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的参加下,以审理、判决、执行等方式解决民事纠纷的活动,以及由这些活动所产生的各种诉讼关系的总和。 ???? (二)特点: ???1.诉讼对象的特定性。???? 2.当事人处分权利的自由性。??? ?3.双方当事人在诉讼上对抗的特殊性。???? 4.民事诉讼程序的严格规范性与正当性。 5. 纠纷解决的强制性、最终性与权威性。 6、由诉讼活动和诉讼关系组成 二、民事诉讼的目的 两大法系学者关于民事诉讼目的的主要观点: 1、私权保护说 2、私法秩序维护说 3、纠纷解决说 4、程序保障说 5、多元说 包括实体性目的和程序性目的,是以此为基础的多个目的的统一。 我国学者对民事诉讼目的问题的主要观点: 1、解决纠纷和保护民事权益 相关论文:陈刚、翁晓斌《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南京大学法学评论》1997年第1期。 2、解决民事纠纷 相关论文:刘荣军《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政法论坛》1997年第5期。 3、程序保障 相关论文:章武生、吴泽勇《论民事诉讼的目的》,载《中国法学》1998年第6期。 4、利益保障 相关论文:李祖军、田毅平《民事诉讼目的论纲》,载《现代法学》1998年第5期。 民事诉讼的基本价值目标 公正: 是指社会主流对利益分配关系公认合理的价值标准。诉讼的公正包括诉讼过程的公正和诉讼结果的公正。 效益: 是指纠纷当事人和国家在民事诉讼中,以比较少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获得较好的效果。 三、民事诉讼法律关系 (一)概念特征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指受民事诉讼法调整的法院、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存在的以诉讼权利义务为内容的具体社会关系。 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特征: 1、民事诉讼当事人始终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当然主体。 2、人民法院在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中始终居于重要地位。 3、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是一种多面系列联系。 (二)关于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学说的不同流派 1.一面关系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