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法 附带民事诉讼.ppt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第十一章 附带民事诉讼 案例:被告人李某,是有妇之夫,但与某厂女工赵某勾搭成奸,致使夫妻关系恶化,李某要求离婚未果,尔后与赵某私奔到外地并登记结婚。次年,李妻以李某犯重婚罪向法院提起诉讼,并要求法院判决张某一次性给付扶养费10万元。法院经过审理,判处李某犯重婚罪有期徒刑1年,同时判决李某与李妻离婚,李某一次性支付李妻扶养费10万元。 【问题】 法院的做法是否合法?为什么? 第一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意义 一、附带民事诉讼的概念和特点 附带民事诉讼是指公安司法机关在刑事诉讼过程中,在解决被告人刑事责任的同时,附带解决由遭受物质损失的被害人或者人民检察院所提起的、由于被告人的犯罪行为所引起的物质损失的赔偿而进行的诉讼。 1、性质的特殊性 2、法律依据的复合性 3、处理程序的附属性 二、意义 第二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一、附带民事诉讼必须以刑事诉讼的成立为前提条件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资格 三、附带民事诉讼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人和具体的诉讼请求 四、刑事被告人的行为给被害人造成了物质损失——无精神赔偿 1、被害人所遭受的损失只能是物质损失。 2、被害人遭受的物质损失是由被告人的犯罪行为直接造成的。 案例1:某年6月2日,某市某中学学生邓某被人绑架,邓某家人没有报警,歹徒收钱后却杀人灭口。后来,邓某家人才报警,警方展开迅速和大范围的侦查,逮捕了绑架杀人的章某为首的犯罪集团成员。该案后来被依法提起公诉。该市中级人民法院依法开庭审理。邓某的父母提起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被告人赔偿自己的损失。 【问题】邓某的父母是否可以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如果可以,他们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的诉讼地位是什么? 案例2:某年3月5日,某市发生一起入屋抢劫案件。后来抢劫的犯罪集团成员被全部抓获,该案被依法提起公诉。不过案中犯罪嫌疑人小刚由于未满14周岁,免于追究刑事责任,公诉机关对其未予起诉。在法庭审理阶段,被害人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要求参与抢劫的所有人,包括小刚都要赔偿其受到的损失。 【问题】 ????小刚是被免于追究刑事责任的人,是否应该承担民事赔偿责任呢? 第三节 附带民事诉讼的程序 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和方式 (一)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期间 附带民事诉讼,应当在刑事案件立案以后第一审判决宣告之前提起。 (二)提起附带民事诉讼的方式 一般应当提交附带民事诉状,书写诉状确实有困难的,可以口头起诉。 二、附带民事诉讼的审理程序 三、附带民事诉讼的保全和先予执行 第四节 理论前沿 一、合并与分离 (一)合并说——现行法律规定P244 1、实现诉讼过程的经济合理性 2、实现诉讼效果的合目的性 (二)分离说 1、程序价值的冲突——效率与公正 2、诉讼权利的冲突——沉默权 3、赔偿范围的冲突——精神赔偿 4、审判专业分工的冲突 5、性质不同——本质上是民事诉讼 二、比较视野下的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一)附带式——法国、德国、意大利 法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特点: 1、充分兼顾了附带民事诉讼的独立性 2、请求的主体范围与客体范围十分广泛 3、受害当事人有选择权 4、因刑事案件犯罪严重程度不同适用不同的审判程序 5、应当交纳诉讼费 (二)平行式——美国、日本 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完全分离,民事诉讼与刑事诉讼不存在任何依附关系,而是一种纯粹的平行关系。被害人只能在刑事诉讼案件审理终结后,才能提起追偿损失的民事赔偿之诉。 三、精神损害赔偿问题 (一)否定说——现行法律规定 1、刑罚的安抚功能使得精神损害赔偿没有必要。 2、精神损害是一种无形的损害,难以测定,也难于操作,倒不如不予认可。 3、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应为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制度,排除了民事实体法、程序法中相应规定在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适用。 4、从执行的角度看,被害人的物质损害赔偿尚难执行,而责令犯罪人承担精神损害赔偿责任则更难以实现。 (二)肯定说 1、有利于维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2、符合设立附带民事诉讼的立法本意。 3、是维护我国法律体系统一的必然要求。 4、从逻辑上分析,作为民事侵权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可以请求赔偿,而违法性和危害性都远为严重的犯罪行为造成的精神损害倒可以不赔,在逻辑上是矛盾的。 5、确立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制度符合世界各国的主流观点与立法例。 * *
显示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