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 教材分析 课件(共18张PPT).ppt
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教材分析作业汇报
一、教材分析本课地位本课教学内容在第三单元教材中,上承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下接对外开放,学习这段历史,有助于学生理解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本课内容本课包括三个部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伟大实践开始于农村,核心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增强企业活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并不断完善,推动了经济发展。
二、学情分析应对策略由于本课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相隔代不远,学生虽未亲身经历,但初二年级学生对改革开放这一历史事件已从多种渠道有所了解。但对于改革开放的具体内容还是比较陌生,并且学生对于经济体制、市场经济等概念把握有难度,对于历史事件的解释评价存在欠缺。除此之外让学生明确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及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所取得的成就是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也有一定难度。学情分析概念性知识,要进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历史事件的解释和评价,需要帮助和引导学生
三、教学目标具体目标了解农村改革,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认识改革对于中国发展的重大意义(课标要求)总体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迅速发展;城市经济体制改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过程与方法:了解农民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拥护和农村面貌的改变,理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需要的基本原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改革前后中国农村、城市的变化,认识到改革开放是使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繁荣昌盛的强国之路,明确改革开放是我党智慧的体现,并且坚持拥护共产党的领导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背景、内容及意义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1.城市国有企业改革相关概念理解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原则
五、教学方法教法学法1.讲授法2.材料分析法1.合作学习法2.探究学习法
六、教学媒体传统教学媒体现代教学媒体1.板书2.教科书3.地图册1.视觉教学媒体
七、板书设计学情分析第8课经济体制改革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体制改革城市:农村:增强企业活力
八、教学过程学情分析导入以电视剧《大江大河》中雷东宝视频导入,引出本课学习内容
八、教学过程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的背景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教师提问: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引出背景
八、教学过程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改革的背景史料1张三劳动实在懒,碰到重活装肚疼,自留地里去种菜。专门挑着轻活做,不管质量只图快,撒粪三锹撒一堆,锄过地里草还在。割麦丢的比收的多,你说奇怪不奇怪?史料2上联:过年只有二升米下联: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教师提问:出现上述史料中情况的原因是什么?——引出背景
八、教学过程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史料1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签下“生死状”,将村内土地分开承包。开创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先河。当年,小岗村粮食大丰收。该“生死状”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开始。史料2到1982年,中央负责同志座谈会上指出:“在多种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中,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将越来越成为主要形式,看来今后它还要发展,它将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几乎所有先进地区,不要再堵它了。”截至1982年,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八、教学过程教师提问:1.什么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最先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是哪里?3.采取了哪些措施?取得怎样的效果?4.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如何推广开来的?5.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取得了什么效果?
八、教学过程学情分析3.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史料1乡镇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农业改革之后出现的一件大事。它在城市经济从计划向市场转轨之前和转轨初期,率先靠市场机制实现了产业发展,并推动经济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它在城市化发展步入正轨之前,率先打开了一条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从农业向非农业转移、改善资源配置状况的通道。教师提问:农村乡镇企业如何发展起来的?
八、教学过程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分析史料1中共十二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