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政治第一单元树立科学思维观念第一课第1课时思维的含义与特征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3.doc
PAGE
7-
思维的含义与特征
(40分钟100分)
【基础达标】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
1.关于思维的形成,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思维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
B.有些较高级的动物尽管没有人脑,但也有思维
C.人之外的动物可以形成思维,但不能离开生疏对象
D.形成思维离不开人脑这一生理基础,但可以离开生疏对象
【解析】选A。思维的形成既是人所特有的属性,是人脑的机能,同时也不能离开生疏对象,故B、C、D三项表述不正确。
2.锯刀锯木,其温度在上升;火炉烧水,水温在上升;春夏秋冬,气温在变化。在这些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物质粒子的无规章运动。这说明()
A.不同现象表现不同的本质
B.本质打算现象,本质相同,现象肯定相同
C.不同的本质表现为不同的现象
D.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解析】选D。A错误,不同现象可以表现相同的本质;B错误,本质相同,现象未必相同;C错误,不同的本质可能表现为相同的现象;D正确,材料中“在这些现象中存在着一个共同的东西,即大量物质粒子的无规章运动”,这说明现象是事物个别的、片面的东西,本质则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东西。
3.“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马上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观点说明 ()
①感性生疏对于事物的本质没有任何帮忙
②感性生疏具有自身的错误和局限,有待于上升为理性生疏
③感性生疏是生疏的初级阶段,理性生疏是生疏的高级阶段
④感性生疏和理性生疏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解析】选B。感性生疏是生疏的起点,没有反映事物现象的感性生疏,就没有反映事物本质的理性生疏,①错误;由于感性生疏是对现象的生疏,没有生疏本质固有的局限性,但未必错误,②错误;感性生疏是生疏的初级阶段,理性生疏是生疏的高级阶段,二者并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依存和渗透的,③④正确。
4.清早起来,发觉院子里地面湿了,房顶也湿了,我们可以据此断定昨天晚上下过雨。这说明 ()
A.思维能够从事物各种各样的属性中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共同的、本质的属性,把握一类事物的共同本质
B.思维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阅历和学问,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生疏
C.思维能够指导人们在实践中实现预期的目的
D.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外部联系的反映
【解析】选B。思维具有间接性,它能够凭借获得的感性材料、已有的阅历和学问,透过事物的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实现对未知事物的生疏。正是通过对地面、房顶湿了这一现象的生疏,推想到昨天晚上下过雨,B符合题意。
5.下列反映思维间接性和概括性特征的是 ()
①太阳东升西落
②昼夜循环
③某某同学长得很帅
④某某同学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
⑤王明的“教条主义”
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A.①②③ B.④⑤⑥
C.①③⑤ D.②④⑥
【解析】选B。本题考查思维的特征。回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把握思维的间接性和概括性的内涵。①②③是凭人的感觉器官可以直接感知到的,不符合思维的特征。
6.推断一个同学的学习状况要综合各方面考虑,抓住主要的、能够说明问题的方面,而对有些个别现象如学习成绩偶有下降或上升,要舍弃,不予考虑。这是
()
A.思维具有概括性的具体表现
B.由此及彼
C.由表及里
D.科学理论能够指导实践的具体表现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思维的特征。推断一个同学的学习状况,综合各方面的材料,舍去表面的、非本质的属性,抓住内在的、本质的属性,把握这类事物的共同本质,是思维具有概括性的表现。
7.我们寻常看到的树,总是有高或矮、直或曲、粗或细、阔叶或针叶、乔木或灌木、落叶或常青等共性特征。“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质茎干植物。这反映出思维具有的特征是 ()
A.间接性 B.能动性
C.概括性 D.主观性
【解析】选C。A不符合题意,思维的间接性是指人们借助于肯定的媒介和学问阅历对客观事物进行间接的生疏,材料中并没有涉及;B、D错误,主观性和能动性不是思维的特征;C正确,“树”这个概念,揭示了一切树所具有的共同属性,即木质茎干植物,说明思维具有概括性。
8.漫画《趁年轻……》从思维的角度说明白 ()
A.思维立场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的生疏也各不相同
B.思维的能动性受到主客观条件制约
C.思维风格不同,思维结果也不同
D.思维具有概括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