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1 创造宣言 课时提高练(含答案) 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docx

发布:2025-01-23约3.36千字共7页下载文档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2025年)

创造宣言

创造力来源于不同事物的意外组合,使差异最显著的最佳方法是把不同年龄、不同文化和不同信仰的人掺杂在一起。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创造力,重视创造力的培养,学校准备开展以“培养创造力”为主题的交流会,请你积极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练基础

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句说的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则变化,变化则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这句古语体现出了创造力的重要性。请用正楷字将这句古语书写在宣传手册上的田字格中。

◎创造力之重要性

关于为什么要提升创造力,小语找到了下面一段话和大家分享。

时代风云变幻莫测,科技发展日新月异。步入社会,我们一定会面临新的环境与挑战。面对未来世界的多样性和不确定性,怎样才能坚守理想并引领未来呢?第一,要具备强大的自我学习能力。未来的不确定性需要我们自己()地去探索。教育是帮助我们在未来、的时候能够自我学习,突破自身学科的局限,博cǎi众长。第二,拥有强大的思想力。不断地质疑、探索、思考,能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实现新突破,产生新创造。第三,能够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知行合一,笃行不怠,持之以恒。学习和思考很重要,但最终改变世界的是人们日复一日的耕耘和guàngài。

2.给语段中的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

博cǎi()众长笃行不怠()guàngài()

3.填入语段括号内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废寝忘食B.乐此不疲

C.孜孜不倦D.疲惫不堪

4.请你在不改变句意的前提下,将语段中画线句改写为一个条件复句。

5.在语段横线处依次填入短语,正确的顺序应为()()

A.解决新问题B.面对新问题

◎创造力之提升方法

以下是老师和大家分享的一段话,请你阅读这段语并回答问题。

①摆脱固有的思维模式是创造性思维的起点②当我们学会转换思维的角度,就会更好地看到问题情境之间的关系,才能更有效地发现创造性问题的解决之道。③让孩子用新的眼光来重新认识身边一些习以为常,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基础。④一旦习惯于这种思维过程,当孩子再次遇到不熟悉的问题时,他就会想到用不同的思维方式来为自己遇到的新挑战、新情景、新问题找到解决方案。

6.在语段中处加上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A.,B.。C.;D.:

7.语段第③句有语病,请你写出修改意见。

◎创造力之决定因素

8.有人认为创造力是与生俱来的,因为创造力的决定因素是智力水平,智力水平是由先天决定的;有人却认为创造力是后天可以培养的……你认为创造力取决于什么因素?我们应该怎样培养创造力?请谈谈你的看法。

9.如果在《创造宣言》一文中选取一句作为你的座右铭,你会选择哪一句?为什么?

练能力

生命是一种创造性的历程,每个人要了解自己创造力的来源,利用自己的创造力来创造自己的人生。小语同学参加“科技点亮梦想·创新引领未来”的研学活动,请随他一起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

【材料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成就展引言摘录

在绵延5000多年的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闻名于世的科技成果。近代以后,由于国内外各种原因,我国屡次与科技革命失之交臂,从世界强国变为任人欺凌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

科技兴则民族兴,科技强则国家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

(摘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二】2013—2022年中国科技发展经费支出与创新指数排名

【材料三】中国载人航天工程30年发展历程介绍

①1992年9月,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起步,规划“三步走”发展战略。

②第一步,从2003年10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成功发射,到实现太空出舱、交会对接、在轨补加等多项核心技术“零”的突破,经过几代航天人接续奋斗,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天地往返技术、空间出舱技术、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③“神十”任务完成我国载人航天首次应用性飞行,“神十一”任务完成太空33天中期驻留……党的十八大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奋力拼搏,突破和掌握大量关键技术,取得众多创新成果,实现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全部既定任务目标,为空间站建造和运营积累了重要经验,推动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

④接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开启第三步,转入空间站阶段。自2021年4月底天和核心舱发射以来,仅用不到20个月时间,完成了空间站全面建造。

⑤天宫空间站是一个彰显中国特色的空间站。中国空间站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如果按照别人的老路走,我们将永远落后于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说。中国载人航天起步就瞄准世界先进水平,努力实现关键技术重大突破。中国航天科

显示全部
相似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