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协会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doc
文本预览下载声明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十二五事业发展规划
未来五年,学会工作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发挥“国家级科技思想 库和“民间国际交流主渠道”的功能,依托国内外的人才优势与科技资 源,在科技自主创新、产业可持续发展、公众科普教育等方面发挥学会 重要作用。
(-)指导思想
1、 站在产业创新的前沿,加大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
2、 加大学术交流,组建中国食品科技的思想库,有计划地参与中国 食品产业的顶层设计。
3、 强化学会在中国食品安全中的影响力,增大食品安全风险评估、 风险交流及公众科普中的科技板块。
4、 加大对以食品科技为优势的若干新兴食品行业的支持力度,培育 学会新的生存板块。
5、 以建立全球第二、国际同行认可的学术团体为目标,加大中国在 全球食品科技界的话语权。
(二)工作思路和重点项目
在现有工作基础上,在五个领域实现突驮,并从2011年起分步实施。
1、有效加宽“承接政府职能的业务板块”
充分发挥学会在承接政府职能方面的人才优势、组织网络优势、地 位超脱优势、国际化优势和跨部门、跨学科、跨领域优势,加强与政府 有关部门的沟通和对接;充分发挥连接政府和产业界与科技界的桥梁纽 带作用,积极参与食品产业相关政策的制定和管理,促进食品科技与产 业的不断进步。
积极服务我国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
——以食品安全问题为切入点,在现有与卫生部、农业部成功举办 “国际食品安全论坛”的基础上,强化与政府工作的对接,在食品安全标 准修订、风险评估、风险交流等领域,增加工作内容,加大工作力度, 加宽业务板块。
——利用国际交流的优势和科学的思维、理念,提供有效的决策咨 询,参与国家《食品安全报告》的编写,服务于中国食品安全科技水平 的整体提升。
积极参与食品科技与产业管理工作
——以我国食品科技与产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贯彻落实为契 机,积极组织行业专家开展对我国食品科技与产业未来发展的战略研究, 形成对科技与产业的权威认知。
积极参与相关产业政策措施的制修订工作,参与到食品科技与 产业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反映食品科技与产业中的相关问题和 建议,为我国食品科技与产业政策和技术标准的制修订提供有价值的科 技支撑。
大力开展科技评价与科技奖励,不断推出创新人才
——以学会现有的“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科技创新奖为平台,不 断丰富和完善“创新奖的奖项设计,扩大影响,形成行业科技评价的权 威形象。
组织行业专家积极参与相关科技创新的评价工作,在行业中形
成依靠科技创新促进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稳步推进科技人员的培训与继续教育工作
——利用学会作为中国科协批准的“食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认证” 的优势,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人教部职称评定工作有效衔接,进一步扩 大职务资格认证工作的范围,并启动国际互认工作,为食品科技人员提 供职务认证与职称评定的有效渠道。
在行业内开展针对食品科技人员的培训和继续教育工作,将教 学、科研和实践紧密结合,实现在此领域的突破,以此改变我国食品科 技与产业领域缺少职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的现状。
2、构建“中国食品科技思想库需参与中国食品产业的顶层设计
强化对中国食品工业的战略思考及决策咨询能力,加犬对行业现状 及趋势的分析调研,并有针对性地发布调研结果,逐渐形成对国内外具 影响力和话语权的“中国食品科技思想库”,参与中国食品产业的顶层设 计。发挥“科技评价”优势,继续为科技和产业界搭建产学研合作与交流 的平台,围绕科技创新构建企业与科技界需求的相互对接桥梁。
C1)搭建学术交流活动平台,促进科技与企业的对接
——创新年会内容与形式。发挥年会日渐形成的品牌优势,发挥学 会人才聚集的优势,聚焦食品产业快速发展中的前瞻与问题,在保持年 会科技优势的前提下,站在产业创新的前沿,推动中国食品工业整体水 平的提升。
——打造专业品牌会议。整合专业分会资源,使各具特色的学术活 动增强学会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推动我国食品学科建设及食品 业发展。
——推进学报发展。调配资源,加强从业人员业务培训,尽快实现 《中国食品学报》按月刊出版,努力培养成业界精品科技 ,并积极 争取中国科协项目支持。
——积极承接中国科协学术交流项目。持续争取、并认真做好学科 发展研究,使其在食品科技思想库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
(2) 发挥专家群体优势,做好决策咨询
——组织好《食品科技与工业发展报告》、《食品学科发展报告》的 出版。
——组织好对中国面制品、冷冻冷藏食品、乳酸菌等学会具有优势 领域的现状及趋势的分析调研,形成“说清行业”的能力,为我国的行 业发展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
——积极承接中国科协重大决策咨询项目。
(3) 发挥同行评价功能,引导科技创新
——以学会科技创新奖评审为起点,引领科技、产业界的原始性创 新。培育并形成20?30名不同食品专业,
显示全部